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体恒法师:略论佛教“缘起”思想的生态价值

    1069a) 再如《中论•观四谛品》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见《大正藏》第3册,p336b) [5] 如《中观论疏》巻二说:...实相;不动真际建立诸法,虽曰真际宛然诸法。以真际宛然诸法故,不滞于无;诸法宛然实相,不累于有。不累于有故不常,不滞于无故非断,即中道也”。(见《大正藏》第45册,p55b) [7] ...

    体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3939179.html
  • 茶道与禅道

    册,511b,512b。)同书卷四《两序章第六》,也列有‘方丈特为新旧两序汤’、‘堂司特为新旧侍者汤茶’乃至‘头首就僧堂点茶’等等和寺院僧侣间之茶礼有关的规定。(详前书,526a~529a。)而同书卷六《大众章第七》所列‘赴茶汤’等清规,则可视为和解渴有关的吃茶礼仪。(详前书,545b。)】。  在这三种佛门礼仪当中,和茶道、禅道关系最密切的,要属第(2)种。清朝禅僧仪润,在注释《百丈清规》的巨著...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4039255.html
  • 敦煌结夏安居考察

    ,并以僧B05C粟供备。 [5] 安居的资料还屡见于敦煌文书,P6005《释门帖诸寺纲管》等系列文书 及S2911《四分律小钞》S6644《略钞 本》等律制略抄本,是我们研究 敦煌佛教僧...萌发了部派意识。因此,安居成为部派形成的温床。[10]   1966年,B166本启祥先生推出了大作《初期佛教教团史研究》, 在第二 章《僧院构造变迁与比丘生活》中指出: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促进了...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141983.html
  • 佛典中「唯」的二類否定意義對中國佛學研究的提示

    30, 428a28ff.;SBh 199, 9ff.; Tp 93b7ff.)在〈聲聞地〉中, 所謂「相似」( pratirupa, gzugsbrnan)的概念與「影像」(pratibimba, gzugs brnan) 之用語,於梵語語義上相近,在藏譯中則以同語翻譯。因此,我們將列出〈聲聞地〉中之「有分別影像」的定義(以 B 表示),以和上述之「相似所緣」之定義 (以 A 表示)分(1)、...

    惠敏法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0243978.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3)

    │年 │曰。妙理难原。旨趣莫寻│页660-b │ │ │ │造像记 │(592│。浅□靡侧。熟□其深。│。 │ │ │ │ │A.D.) ...│ │ │ │邑义卅一│十三│人等。敬造释迦像一□。│,册20,│ │ │ │人等造释│年 │其功始就。画饰在严。无│页14986b│ │ │ │迦像记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4.html
  • 有关说一切有部的“三世实有、法体恒存”的论诤

    的学说,主要是受到了《般若经》和中观学派“反实有论”的思想启发,反对说一切有部所主张的“外境实有论”(bāhy‰rthadravyavāda; realism of outside world),而主张“表象主义的认识论”(s‰kāraj–ānavāda; representational epistemology),并成立了以“思种子说”(cetanā bījavāda)作为业力存在的最终基础,...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846117.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

    的图版,也皆以《东方宗教研究》第二期为准, 故本文不再重覆刊载,敬请读者谅察。 (注2) 《大藏》,册1,页12-a.b。 (注3) 《望月》,册1,页225-a~226-c参照。 ...以下。 (注4) 宫川尚志,〈晋书佛教史料稿,附后汉书.三国志─六朝正史 佛教.道教史料集─〉 (《冈山大学法文学部学术纪要》第十 九号,1964年3月),页81-a.b。 (注...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146190.html
  • 佛典中“唯”的二类否定意义对中国佛学研究的提示

    忆念 (pratismrta-matra)。(大 30, 428a28ff.;SBh 199, 9ff.; Tp 93b7ff.)在〈声闻地〉中, 所谓“相似”( pratirupa, gzugsbrnan)的概念与“影像”(pratibimba, gzugs brnan) 之用语,于梵语语义上相近,在藏译中则以同语翻译。因此,我们将列出〈声闻地〉中之“有分别影像”的定义(以 B 表示),以和上述之...

    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846243.html
  • 《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

    rnam par bya.n bas b`sad pa las”(D260a5-6, P287a5-6), 唐译本则为:“大乘修多罗庄严经论极清净时,说已究竟”。 (大 ...各秉方言,精加 辩质。……复诏讲师科题总目,号列群函,标次藏乘,互 明时代,……作永久之绳规,为方今之龟鉴。 ”(《昭和 》 II,180b ))...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646589.html
  • 《比丘尼传》研究

    1996)  6. 《辩正论》,唐法琳撰,《中国佛教史传丛刊》4册,(台北,建康书局,1958)。  7. 《释灵询传》《大正藏》,编号二O六O,50册,P.485b。  8. 见詹绪左、朱良志释译,《比丘尼传》,《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96册,P.9,(高雄,佛光书局,1996)。  9. 文载《广弘明集》卷二十三。见《大正藏》,编号二一○三,52册,P.270b~272a。  10. 僧祐《出...

    吴季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04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