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桃园观音乡甘泉寺之研究

      1983 〈台湾地区族谱与古文书之搜集与运用〉,《中华民族学通 讯》19:7-15,台北:中华民族学会。   王美芳   1969 〈桃园县寺庙发展的研究〉,《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6:1-11,台北: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   卓克华   1993 〈南崁五福宫的历史研究〉,《台北文献》直(105):45-65,台北:台北市文献会。任 茹 1998 〈明清台湾中北部地区水利之...

    郭玉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3162192.html
  •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与准提信仰

    藏勘同目录》中的记载 [11]。这一年代与《显密圆通》作者在卷末所谓的“天佑皇帝”年代不符。因为“天佑皇帝”的尊号是在一○五六年开始的。  关于本书作者的生平,在卷首的陈觉序文及卷末的性嘉〈后序〉文中...趋向,今则遍宇内仰威神,几与补陀竞爽。”[15]  文中指出的“遍宇内仰威神,几与补陀(观音)竞爽”之语,可以窥见明末清初准提信仰的盛况。此外,明末名僧天界觉浪在〈佛母准提修忏仪序〉文中也说:“至如诸佛...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20562595.html
  • 大化无形的弘法媒介——佛光山“宗教美术”之理念与实践

    【论文目次】   第一章 人间佛教与佛光山宗教美术的关系 9  第一节 前言 9  第二节 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 9  一、人间佛教的源头 9  二、中国佛教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人间性 11  三、人间佛教在台湾佛教的体现 12  四、小结 14  第三节 佛光山对人间佛教的体现 14  一、佛光山的教育事业 14  二、佛光山的文化事业 15  三、佛光山的慈善及共修事业 15  四、...

    赖凯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2363221.html
  •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姓氏考

    伏望答之。可命笔述曰:说此真法,皆如实······[11]  道宣律师说,向居士写信给惠可是在北齐天保初年,并且在信末说“未及造谈,聊申此意”,是说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参访和面谈,先写信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一些...“捨”通假字。关于这一点,《说文解字注》[14]、《辞海》[15]、《康熙字典》[16]中有解说。因此,“舍去”就可以理解为“离开了”的意思。又如何理解“向”字呢?我们假设这里的“向”就是前面提到过的...

    宗 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064601.html
  • 汉魏六朝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及影响

    《答袁粲驳夷夏论》,见《南史·顾欢传》。  [11]见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申日经》。  [12]《太子瑞应本起经》。  [13]《搜神记序》。  [14]应詹《陈便宜疏》,《全晋文》卷三十五。  [15...黄老虽久,而滥在释前。是吕尚盗陈恒之齐,刘季窃王莽之汉也。” [10]当然,佛教徒也不甘示弱,他们称:“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 [11]意谓中国及诸边裔的国家都普遍地信奉佛法...

    王 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564921.html
  • 宗教的可定位与不可定位

    视之为他们的“恶业”,只有靠持佛珠念诵、持戒、布施僧侣、礼佛等“善业”的累积来消除。(注10)他们关心功德与业,希望有更好的来生。(注11)  缅甸人认为布施是取得功德的最好方法,作者很精辟地提出五种...的方式,也是以“靠自己”(做功德)期望重建婴儿期的幸福,弥补早期失落的情感经验。作者因此断言,缅甸人所以相信功德善业是解脱道,是因与缅甸人从婴儿期建立的认知结构一致的缘故(注15)。这是很大胆的推论,...

    卢蕙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0765035.html
  • 紫柏大师与五台山

    中人境殊胜大可喜。……汝等宜安心勤劳藏事,吾乐多矣,此外不必萦怀。惟台山诸公为我一一致之。” [11]  五台山刻经工程展开后,紫柏经常奔波于五台山与江浙之间,一面指导刻经事宜,一面负责资金的筹备。从...躬诣长者尊像前,焚香疏意。[14]  在李通玄遗像前他坦承心扉,希望得到长者的指点。源于对这位前辈的尊崇,在诗中他甚至发出“恨我生何晚,不遑奉巾杖”[15]的慨叹。在离开前,他更是“殷勤再拜不忍别,...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1465044.html
  • 汤一介:寻求文化中的“普世价值”

    主义,以建构一个所有生命共同福祉都得到重视和关心的后现代世界。”“今天我们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生态共同体中,……。”[11]这种观点,也许会使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之接轨。他们还...个体权利的关注和尊重。”[15]科布的这段话,对我们应该说是很有教益的。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晚年常常提出一些新奇的看法,他自己说,他的这些新看法是“非常可怪之论”。我想,我的上述看法也许也是一种“非常可怪之...

    汤一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5665544.html
  • 略述“唯识无境”之意义

    是依于认识的发生来说明一切事物的。接下来的《杂阿含经?三二十经》就对上述十二处增广为“有色、有眼识、有眼触、有眼触因缘生受……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11]就是由整个认识活动所包括了的五蕴法...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 [15]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唯识学唯识学沿着《阿含》所开出的路径,经由初期大乘的“唯心”思想,最终以“识”( vijn~a^na)摄一切法,视一切法是“识的表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3565699.html
  • 论东晋南朝时期会稽佛教文化兴盛之原因

    ·昙斐传》  11 嘉庆《山阴县志》  12 潘桂明《智顗评传》第一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  13 梁慧皎《高僧传·附僧护传》  14 唐道宣《续高僧传·慧开传》  15 《成实论》...。萧詧为萧统子,少有大志,不拘小节,喜佛教义理之学,“所著文集十五卷,内典《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义疏》四十六卷,并行于世。”11在他任岳阳王时,曾至山阴宝林寺造塔,寺加壮丽。而地方官员...

    李能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306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