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大师[之止观学说——由禅至止观的思想轨迹

    修证”为全书之核心,现在把《次第禅门》全十卷概要图示如下:   《次第禅门》内容结构图[65]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  [65]参见T46,475b—c;关口真大《天台止观 研究》凹6—27(同《天台止观的构成和特色》42—43页);《大正藏索引》第二十六册(收录典籍解题)7页;佐藤哲英《天台大师  研究》n...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160567.html
  • 明代藕益智旭的儒释圆通思想

    祭日,常为他们设坛荐度。在《宗论》所载57篇愿文中,有6篇是专门为父母而作的。  藕益在许多场合满怀深情地论说、赞叹孝思,以为儒以孝为百行之本,而佛同样以孝为至道之基[65]。尽管他也承认世孝与出世孝在...14][23][26][34][49][50][65][66][101]藕益智旭《藕益大师全集》Ⅳ,《灵峰宗论》(以下称简《宗论))卷七,第197、289、271、271、272、289、294、...

    大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960576.html
  • 希解、觉域、觉囊、郭北、夏鲁等教派

    65)断空。自觉智是有,此颇苻合诸大续部(66)之旨趣(《知识总汇》中550)。能所二取,是虚妄分别,是客尘,有始有终之法,属自空。而剩下的即此自觉智,属本具,真常自性,是为如来藏脱去所裹秽衣,离去世俗...(63)分位:即暂时处于某个阶段。   (64)无智无德:智,指佛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德,指佛的十力四无畏等无边功   德。   (65)顽空,断空:顽空即冥顽如木石,或空无一物之空:断空即因果之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2760604.html
  • 牛头宗法融禅法的探讨

    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65那里都可以张本,这样不妨说,法融的这些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慧能南宗顿悟说。  4、无情成佛的...传灯录》,《大正藏》第51册,第227页下。  〔63 同上。  〔64 〔日忽滑谷快天撰,朱谦之译:《中国禅学思想史》,第116~117页。  〔65《大正藏》第48册,第351页中下,352...

    释启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3860614.html
  • 天台禅法的特质——兼论《法华三昧忏仪》之修持

    ,弃往求来,故名忏悔。又忏名披陈众失,发露过咎,不敢隐讳;悔名断相续心,厌悔舍离。……又忏者名惭,悔者名愧;惭则惭天,愧则愧人。……总此贤圣皆名人,第一义理名为天,约人天论惭愧忏悔[65] 。   ...凸显发心之归向,并非大师妄立。因此五悔法门,实可说是深合各大乘经论的修持方法。   [65] 《大正》卷39页59上,其他尚有忏悔处所、忏悔方法、忏悔阶位(分“藏”等四教说明之)乃至无生忏悔之功德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2960669.html
  • 西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黑水城出土文献为中心

    ,据介绍,这些物品均发现于西夏古代遗址内。[64] 玻璃产于罽宾(今克什米尔)、中亚与波斯。[65] 由此可以推断,来自阿拉伯世界物品很可能是通过河西走廊传至西夏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11件文书...丝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再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4期,第121~123页。  [28]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5页。  [29] [宋]李焘:《续...

    杨富学 陈爱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4060733.html
  • 明代妇女佛教信仰与社会规范

    第四节 民间社会的宗教规范41  第三章 世俗公案小说所见妇女信佛的时代形象52  第一节 公案小说刊刻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52  第二节 公案小说所见妇女信佛的面貌65  第三节 公案小说所见僧尼的...

    简瑞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0060750.html
  •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

    以“戒学”为本,以定慧为辅。他说:“佛在世时,以建立清净僧团为中心,用心训练僧众,陶铸圣贤。这主要以戒学为基本,以定、慧为进一步的修学。”[65]此即“以法摄僧”之戒学,其目的“导之以法”,“齐之以戒...[62] 同注6,页106。  [63] 同注6,页315。  [64] 同注6,页314。  [65] 同注32,页140-141。  [66] 同注三十二,页144。  [67] 同注32,页...

    黄文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0161069.html
  • 张拭佛教观探微

    仁’’?“仁者,爱人”[3]《颜渊》,131,“不以兵车’,[3]《宪问》,151,“博施于民而能济众”[3]《雍也》,65,等等。可见,“仁”者不空,故行“仁”可与佛教空谈性命划清界限。在另一方面,...

    李 承 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5761136.html
  • 玄奘入蜀与成都佛教之相关问题

    专注于研究往来中印间的求法僧人,“积数月之功,刻意搜讨,所得乃逾百”。他统计西游诸贤中,有籍贯可考者65四川有6人,居于第四位。在魏晋南北朝时,西行求法者固不乏人,但时间相距稀疏,人数零落。入唐后则情况...

    龙显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026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