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密著「道俗酬答文集”的研究

        一卷  27酬答书  p. 135  28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一八卷  29圆觉道场六时礼   一卷  30圆觉经礼忏略本   四卷  31法义类例  32修门人书      一卷  33后录 ...的立论。第三层是偈语、阐述真妄,为温造提出了实践佛法的方针。[33]  因为这篇文章,对理解宗密的哲学非常重要,而且篇幅有限,让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内容,从而理解宗密的本体论和实践方法。文章开首说: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647457.html
  • 竺法护译《正法华经》“自然”译词析论

    )(281:4-6)  38. 明月珠宝[33] 自然下降。(116a:13-14)  divyana dusyana sahasra-kotyah ksipanti bhramanti ca ...什译本即作“常立胜幡”(29c:21)。  [32] 蒋本作“opapadukah”(220:15-16)。  [33] 梵本对应词语为“divyana dusyana”,意为“天衣”。  [34]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谈注释家与文法家对巴利文献的影响

    语法论》) 中特别教导说 vivatacchadda 是个「an-语基」的词 (Sadd 164,19-33),书中还讨论到这个词后来变成「a-语基」的可能成因(Sadd 636,8-12)。an...痴障、一切烦恼障,这样就是「揭除覆障」。) (Ap-a 475,33 foll. ad. Ap 249,22) (《譬喻经注释》对《譬喻经》的注解) (5) -1- : PTS版《吉祥悦意...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7.html
  • 「六群比丘」与「六众苾刍」──兼谈佛典仿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大群的会众)这种单称独用的「众」(或「大众」、「众会」、「会众」、「大众会」、「大会众」)32在译典中极为普遍,可见其「名词」的性质与「群体、大众」的词义在译经中(或译师心中)是很明确的。33此外,在...回);师徒四人。 (五十九回)这样的用法在其它小说也有许多用例,显然不是单一作品或作者的语言风格,如:(33) 请报恩寺十二众僧人,先念倒头经。每日两个茶酒在茶坊内伺候茶水。(明,笑笑生着,《绣像...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1)

    )因  此,“总相”并不是“现量”所对的“自相”,而是比量(推理)所  对的“抽象概念”。(注 33 )安慧《中边分别论疏》亦把“想”定  义为:“决定言说的因境的标相是想”。(注 34 )对于瑜伽行...”,亦即是“外境性”。  七、瑜伽行派的“他遮诠论”的遮遣  如上所述,中观论者虽允许由异类的空性,成立总相;但是却不  赞成瑜伽行派  页33  以“他者的遮遣”的"apoha"来成立“总相”。其不...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論

    五戒,同時遵行十善。因此,經中要說五戒是三歸弟子必須受持的生活軌範,十善則是世間出世間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的正道。故在《玉耶女經》(註 32)及《玉耶經》(註 33)都將五戒與十善配合起來講的。 ... (註 32) 《大正藏》卷2,頁846中。 (註 33) 《大正藏》卷2,頁865下云︰「受十戒三自歸,歸佛、歸法、歸比丘僧。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佚,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惡口,七不綺語,八...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29.html
  • 试论“法住智”思想之开展

    法住智。”32从中不难看出二派之歧见。  在大众、分别说部的早期论典中,也许记载很多与有部的反对论调,但很可惜此一系统的论典被传译过来的极为少数,现汉译还可以看到的只有《分别功德论》。33故唯有在别的...大正30,33a)。  3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p.150、《印度佛教思想史》p.72;宫本正尊〈慧解脱の法住智と心解脱の涅槃智〉《佛教の根本真理》p.104;舟桥一哉〈阿含における解脱思想の一断面〉...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0.html
  • “七十七智”与“度疑清净”之关系探究

    间断,没有一物是从死心来,但生于结生。”33生与灭的相续(不断不常)现象,不容易描述,可是却能从名色的把握中,渐次的体会“无我”的真谛,也唯有建立这无我的正见,才能继而亲证涅槃,破我我所,得见道无漏...品〉第7经(有钻木生火喻),有与此相同的经文,都是从六处法门而引入缘起胜义空的法门。  32 《清净道论》(简体版),p.567。  33 《清净道论》(简体版),p.567~8。  34 《分别论》...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4.html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的体证说的。  另外,《大毗婆沙论》则有二说,如卷33云:  有作是说:唯说无漏说现观故。所以者何?非世俗智可名现观。复有说者:通说有漏无漏智等,名智遍知。10  第一种说法是:现观是约无漏说的,是...说:  这或是初预流果,或是第二一来果,或是第三不还果:依修行者,是否离欲界欲的部分,或全部而定。所以历位是一定的:而修证者的证入,有渐登初果,或直入二果、三果的不同。33  因此,有部认为第十六心之...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2)

    名意内入处”;同卷23,(大正2,164b):“慧日今已出鉴察心意识”;同卷33,(大正2,237c):“汝已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弃冢间、风飘日曝,久成尘末,而心意识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升,向安乐处。”与《杂阿含经》卷33同一意趣的文亦可参阅:《中阿含经》卷3,(大正1,440b):“身粗色四大之种从父母生,衣食长养,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