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56篇,用时20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虚云大师在重庆

    四川省24军军长刘文辉,强行变卖防区内45县寺产以充军饷,几有违抗,即遭逮捕,致45县的佛教徒诉苦无门。  (5)四川清江防军,没收彭州、灌县、崇庆等县寺产,驱逐僧徒,致上千僧人流浪街头,生活无着。  有...

    道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4352307.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1)

    ,但从它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玄奘取经故事发展的经过。《文艺复兴》第1卷第3期(1960年3月),页45-52。  16. 关于《西游记》是否为度脱剧,研究者各有见地,么书仪:〈...杂剧所云:“因偶污微尘,罚往人世”不相符。同注28,页256、262-263。  页284  的有情识和证悟得道的生命体共分十界,名为“四圣六凡”,依次是:佛、菩萨、缘觉、声闻[45]、天、人、阿修罗、...

    李惠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152368.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1)

    这点,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12 隋.吉藏,《三论玄义》,曾比较大、小乘对“空”的不同理解:“小乘拆法明空,大乘本性空寂。”(引见《大正藏》卷45,页4,上。)另外,吉藏也在《大乘玄论》卷1,这样说:“小乘观行,先有法体,折法入空,故但见空,不见不空。今大乘…者,不立法体,诸法本来不生,今即无灭。”(引见《大正藏》卷45,页18,下。)由此可见,“拆法”(折法、析法)是小乘空的特色;而是否“先立法体...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相结合地或是个别地造成苦的产生。终止苦的关键在于舍弃无明、渴爱等,而八种正确道路(八正道)即是去除苦的方法。[45]中道是正确的观点,它引导人走向去除苦的道路。当正确认知四圣谛时,苦、渴爱及其纠结全都... 44 S. 22.86.  45 S. 22.104.  46 S. 15.1.10.  47 S. 22.13.  48 S. 22.19.  49 S. 22.29,31.  50 S. ...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善恶,而善恶又以心为主。《中阿含经》卷45《心经》载:“比丘,心将世间去,心为染著,心起自在。”[注释:《大正藏》第1卷,709页上。]《杂阿含经》卷10云:“比丘...。中国佛教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643-712)在评论小乘佛教时说“于此教中,除佛一人,余一切众生,皆不说有大菩提性。”[注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2,《大正藏》第45 卷...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552387.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自然的事。但是,从有关中国佛教著述所引用的《提谓经》佚文来看,五戒与五常配对的顺序不大一样。如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之二[45],我们将其所说内容列成表格如下:  五戒  五常  五行  五方  ...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41、157页。   [45]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6之2,《大正藏》卷46, 341c~342a。  [46] 《金光明经文句》卷1,《大正藏》卷39,50b~c。  [4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民初上海居士佛教的发展(1912─1937)[一]

    颠,等于昙花,观同泡影”[45],却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上海留云佛学社及嘉兴佛学研究会,则设会于寺院,仍以僧人指导为主[46], 显示此阶段尚缺乏独立性居士佛教组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居士此时在...趋势〉,《海潮音》,第16卷第1号,民国24年1月15日,页45。  69.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台北:台湾中华书局,民国55年台二版),页12。  页167  其中提到了对科学万能之反思:  ...

    钟琼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252996.html
  • 现代禅的戒律观(1)

    教条主义色彩,透过“佛智不可思议”、“戒唯佛制”、“三世诸佛皆同此制”这一类的理由,把戒条绝对化,认为完全不许更动45[45]。傅伟勋教授曾指出,汉传佛教这样的观念造成的结果:   戒律的最低一层是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053228.html
  • 现代禅的戒律观(2)

    泛论中国佛教制度〉,《教制教典与教学》,【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十一版),页一│二。  45[45]释惠谦,〈我对“修改戒律”的一些看法〉,《佛藏》十八期,二○○○年四月,页九。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153229.html
  • 现代禅的真理观:从“自由的灵魂”到“信心的英雄”

    》中,〈止观双运的修习法── 现代禅道次第初讲〉、〈止观冥想与本地风光〉(1994:45-59,73-78),均有详要的说明,此不具引。   (二) 证悟:缘起的纯粹现量经验   李老师对于“修慧”...矛盾、新的疑虑产生。(1988:45-46)   这一段话是对“现量创见缘起”之所以能带来“真理观”改变的诠释。至于带来的改变,即“见道者的十二种心行”,其条目为:“没有渴爱;没有矛盾;没有追求形上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35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