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迫出现临终时的死有光明(31)。由大光明所乘之本元细风起现不净幻身。不净幻身又要在光明中清净,运用《整持》和《随灭》(32)二种静虑清净之,使由业风转为智风,意身则成为本元身。不然,无色界天和...微细风心成习气身亦即意身,为修幻身之依据。 如何修梦境,修梦境有四个要点:掌握、熟识、转变、融合。掌握,先白天想一件事物,要继续的想,夜晚则用密诀中之强制二要点(35),进行掌握,若不能掌握有魔障干扰...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3143136.html
-
大元成(二谛双融) ①体,觉性之体为空明体,“空”无实体相状,不可认取,无有方分,周遍一切,妙明真净。 “觉性明空,无有中边”(31)(《实相论》38页...始明,如珠宝之光亮,为珠宝所本具,非由它法而使之明亮。“明”乃觉性本具性德,故能明分不灭,无法阻止其不朗照万有,此觉性菩提心具有五光三妙色(35)。 “觉性自然智如水晶球,本净明空,广大体中自性五光本...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743203.html
-
敦煌写本P. 3445是一篇咏赞法门寺如来真身舍利的五言诗,共31行,诗题《谒法门寺真身五十韵》。诗中涉及到唐武宗会昌法难、唐懿宗迎佛骨和秦王李茂贞重修法门寺的历史,是研究当时佛教世俗信仰的重要资料。此...
[5] 竺沙雅章:《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京都:同朋会出版社,1982年,第403~404页。
[6] 牧田谛亮:《疑经研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6年,第35~36页。
...
杨富学 王书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3543279.html
-
僧以各色染治袈裟者所生之处。[30](5)“质多罗”为昔日具净信、悲心、施人种种食者所生之处。[31](6)“山顶”处为昔日为人修造屋、遮风寒者所生之处。[32](7)“摩偷”处为昔日持戒、悲心质直、不恼人、施食他人者所生之处。[33](8)“欲境”处为昔日持戒、照顾邪见病人、令得安乐者所生之处。[34](9)“清凉”处为昔日施舍临终病人冷水者所生之处。[35](10)“常游戏”处是昔日为坐禅人作...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743452.html
-
ī《佛本行集經》漢譯為「驢脣」)」[31] 有關。依據考古學證明,更顯示古代「佉留文字」的確使用了A-Ra-Pa-Ca-Na的音節順序。且古犍陀羅地區發現一些佛典故事的石雕,清楚地書寫A-Ra-Pa-...面色如常,並沒有什麼變異。」[35] 因此,佛曾為比丘們說防治毒蛇的咒語,茲摘錄如下:
即為舍利弗而說偈言:……常住蛇頭巖,眾惡不來集,凶害惡毒蛇,能害眾生命。如此真諦言,無上大師說,我今誦習...
林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5943491.html
-
文化發展史》第一、第二兩章的長篇討論,[31] 即不難明白,故此處不多加交代。總而言之,日本在臺佛教史的研究,還是有待學界今後的努力耕耘才行。 (三) 李添春的齋教調查與研究成果的檢討 在上一節...台大哲學系楊惠南教授的一個大型的國科會研究補助計劃,也是以臺灣本土佛教的四大法派為研究主題。[35]可見此一領域研究仍大有可為。 (五) 佛教思想與社會變革之研究 1. 有關林秋梧的相關研究。...
江燦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043492.html
-
重在真慧的体悟上,并且是相互融通的”,《中阿含经》“已为组织的说明,多论四禅、八定或九次第定,重在修行次第,重在禅定的渐离上。”[31] 而印顺导师又以“定慧分别”的原则,运用在两方面的解析上面,一...截然对立,而是相依相成的(故无自性)。故普缘有情的慈悲——无缘慈,也是能契入空性的。故印顺导师强调:无量三昧不只是色界禅定而已,它与三三昧,同是“空于贪、嗔、痴,而能得无我、我所的解脱。”[35] ...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143493.html
-
是以世、出世间法为区分的标准。详细内容可参阅拙著:〈《次第禅门》与《清净道论》禅学观点释疑〉答问之一、二、五题等,《弘誓双月刊》第六十一期,桃园:弘誓,二○○三年二月,页三二~四一。 [31] ... [34] 同上,页一二八中。 [35] 印顺导师:《佛法概论》,【妙云集】中编一,页二四一。 [36] 如《发智论》、《毗婆娑论》等。 [37] 此五期分类是:“一、声闻为本之...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243494.html
-
ldquo;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31],这里的“不取不舍”就通于佛性论的“不即不离”。
人间...太虚与印顺对人间佛教诠解的不同,更具有当代意义。因此,太虚与印顺对人间佛教诠释各异的原因,必须深入到两人对佛教思想的本体诠译学的不同来看,深入到二者对大乘三系判摄之不同的理论内涵去了解 [35]。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243495.html
-
之外,还有两种:“戒律理论”、“罪意识理论”。这也相当类似(但不等同)于社会学理论中的“巨视理论”与“微视理论”。[31] 然而,佛教伦理在其高道德价值阶位下,当然不等同于社会伦理道德之标准,且严格度...后,佛陀就彻悟了,这就是经中所记载缘起的起源。[34] 缘起论的主要说法如《俱舍论》卷九曰: 诸支因分,说名,由此缘能起果故;诸因果分,说缘已生,由此皆从缘所生故。[35] 依“缘”而起,即藉著「...
释空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74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