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提婆达多之研究(二)

    第六二三页下。  (31)《增一阿含经》卷十五,《大正藏》第二册,第六二三页下。  (32)《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三,《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一四五页上。  (33)《大正藏》第二十二册,第十七页中。  (34)《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第九O一页下——九O二页上。  (35)《大正藏》第五十册,第五十八页下。  (36)《大正藏》第五十册,第五十八页下。  (37)《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1.html
  • 对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反省

    客观的角度追求真实。”31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具体方法的应用和文献的拓展,因为这是任何一种立场的研究都可以灵活运用来为其目的服务的;其关键在于近代佛教学是“从学术的、客观的角度追求真实”。  在佛学...’。” 35  此虽为论清代“朴学”学风,而实乃梁氏所倡“新史学”的方法的夫子自道,其要义是“无征不信”、“孤证不立”,亦即胡适“十字真言”所谓“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佛学的历史学的研究具有...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141962.html
  • 敦煌遗书中的《妙法莲华经》及有关文献

    上元三年   30 斯4353号 法华经卷一 上元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31 李盛铎旧藏 法华经卷六 上元三年十一月   32 斯2956号 法华经卷七 上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33 李盛铎旧藏 法华经卷五 仪凤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34 上海博物馆 法华经卷五 仪凤二年二月十三日   35 斯3094号 法华经卷二 仪凤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上述诸卷之题记包括书手...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3941980.html
  • 大乘菩萨戒若干问题之考察

    增进渐渐清净。若不尔者,不 能生诸禅定……行者持戒,能生禅定。破戒,即覆禅定。行者持世间戒净故,即发世间禅定 ,若持世间戒不净,即覆世间禅。出世间戒及出世间上上戒,持则发禅,毁则覆禅。[31]  (二...净戒之后,他认为这三种戒都是以止恶为体:  今明三戒并以止恶为体。初戒止息威仪之恶,次止不行善之恶,后止不度 人之恶。[35]  当问到为何菩萨戒只说三聚净戒时,吉藏大师回答:“息一切恶戒后得累无不尽果...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241984.html
  •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二者如来往昔曾作渐顿观心、偏圆具足,依此心观为众生说”[31]。这里所强调的是:心具一切法门,并且心又与佛性等同,故即性具。  智者大师的“性具善恶”的理论基础是“十界互具”和“一念三千”。所谓介尔...皆性本具,非适今有”。[35]智礼大师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下卷说:“故知性具百界,互融广遍”[36]。又云:“生佛一致”、“既解修成,全是本具,即知迷悟体用不二”[37]。由此不难看出“具”字在...

    怀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441986.html
  • 神会及其禅学思想

    ][28][29][30][31][32]同上21页、32页、32页、33页、28页、32 页。   [33][34]《圆觉经大疏钞》同[5]。   [35][36][37]同[6]。 [38]《...情,共争名利,元无禀承,乱于正法, 惑诸学道者,此灭法相也。”[31]“莫怪作如是说,见世间教禅者多,于学 禅宗极其缭乱。恐天魔波旬及其外道入在其中,惑诸学道者,灭于正法, 故如此说。”[32] ...

    亚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541991.html
  • 札嘎仁波切著:山法宝鬘论(一)

    …………………………………29  三不清净………………………………………31  享信财小心……………………………………35  生活简朴不杂世法……………………………37  正合我意…………………………...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342027.html
  • 《新唯识论》研究

    [28]的补特伽罗说[29]以及大乘有宗的阿赖耶识说[30]皆为新旧思想相互妥协的产物。一切有部的婆沙师[31]在原始佛教五蕴论[32]的基础上发展了思想史上最早的现象学方法,将其视为印度教禅定经验的...35]实在是不为无因。若将二人拟为晚明的王龙溪和王心斋,那么创立有宗的无著、世亲兄弟则大致有类刘蕺山和黄宗羲。近世治佛学者大凡崇尚空宗的每以二谛统摄三性,而倾心有宗的则以三性统摄二谛,其实不然。真俗不二...

    陈强(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242048.html
  • 民国以来的汉藏佛教关系(1912-1949)---以汉藏教理院为中心的探讨

    的论典,也大有参考的价值,不容忽视31。因为藏密不止于仪轨,其律仪和教理有许多值得内地佛教学习的地方32。  所以太虚一系学僧所希求改革的中国佛教,并非要完全模仿西藏形仪、使内地佛教喇嘛化、密宗化,...汤住心是早期研究西藏佛教的学者35之中,较闻名的两位;他们于1921年开始从事翻译,隔年内学院便设立藏文文法课程,并开始编辑藏汉字典36,这意味着在铃鼓灌顶的信仰风行之前,已经有人开始关注于经典的研究...

    梅静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542166.html
  • 东汉王朝祭礼与民间宗教 的正式分流考述——从象数思维发展的角度(下)

    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 [31] 即《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等。 [32] 即《书》纬《璇玑釿》、《考灵耀》、《刑德收》、《帝命验》、《运期授》等。 [33] 即《诗》纬《推度灾》、《记历枢》、《含神雾》等。 [34] 即《礼》纬《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等。 [35] 即《乐》...

    杨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44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