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评了铃木禅的反智主义和静默主义的倾向,主张禅有一种道德化和政治参与的积极力量,在性质上更类似一种儒家人文主义的传统。[43]比较而言,Faure对铃木禅的权力分析更为系统和入木三分。Faure发现...,第10,14页。 [43] 均见Chan Insights and Oversights:an Epistem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Chan Tradition,第67...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041516.html
-
赠,其余43种为求法以后所赠。 实际上,义天求法中的经籍流通远不止这个数字。释史、碑铭中多以义天在求法期间搜求到的诸宗章疏为一千余卷,而他在求法后所上之《乞罪表》中却自称所得诸宗教藏为三千余卷。毫无...
陈景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541522.html
-
西湖志纂》卷五《南山胜迹》。 [18] 刊《佛教》第8号第43页。 [19] 见《佛教》第8号第47页。 [20] 见《东明》第二卷第22号第310页。 [21] 池长尧主编《西湖旧踪》,第...
鲍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841526.html
-
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所以六祖说: “常行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 43 只有除真除妄超越真妄的无相之相,无念之念,身心任运自然的当下“无住”之心... 27 《禅门宝典定慧品》P42 28 《禅门宝典定慧品》P43 29 《禅门宝典般若品》P28 30 杨曾文著《唐五代禅宗史》第二节332页 31 《禅门宝典般若品》P22 ...
释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041529.html
-
当见月亡指,切不得混在言语中。若于语上寻玄妙、言中求奇特,落处如此做工夫,则失方便矣。[43] 简言之,“文字语言,乃标月指也”[44],亦为筌蹄。指之用,在于标月;筌之施,则为得鱼;是故既经见月...宗杲:《语录》卷二〇,同上书,第400页中。 [43] 宗杲:《语录》卷二二,同上书,第409页下。 [44] 宗杲:《语录》卷二四,同上书,第422页上。 [45] 宗杲:《语录》卷二四,同...
董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141530.html
-
“亦名赖耶,此云爱藏,执受于身,复于身藏隐、同安危故。”[43] “爱藏”,就是一般所说的末那识“我爱执藏”,也就是三藏义中的“执藏”义。其实,阿赖耶识在初期唯识学经典中,是只有“执藏”一义... [40]《成唯识论》卷二,《大正藏》册31,页10上 [41]《瑜伽师地论记》卷二○之下,《大正藏》册42,页782下 [42]《解深密经》卷一,《大正藏》册16,页692中 [43]《...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441532.html
-
接受的“男女性交诸要义”,不外以下两种:1,由于轮回而导致的前生为父母子女的众生之间在后世可能会成为夫妻,会发生性关系;2,中有入胎时,处于中有状态的子女对异性父母的贪爱[43]。但是,如果戒律禁止白衣...生活,故也难免不会生起轻忽比丘的心理,若果真如此,'贼住'的罪名也就不难构成了。”《律制生活》,东初出版社,台北,1995年修订版,第85页。 [43]有意思的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主要思想倒是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0541587.html
-
法师译,福建莆田广化寺流通本。 克·黑尔德,2002年: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导言,上海译文出版社。 窥基:《成唯识论述记》第2卷(末),载大正藏第43卷;《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载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1441599.html
-
岁,闭关 1903年,43岁,两期6年闭关结束,了余师和真达师等特创慧莲蓬供养,与谛闲法师先后居之,不久,仍迎归法雨寺。 1904年,44岁,清光绪30年,因谛闲法师为温州头陀寺请藏,请师入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1841603.html
-
,或持器出外放生。)十二、回向。简略行法可摘用仪规中一、二、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43]。然洏在简略行法中为何仍不能少替众生做三皈依及念佛呢?因为佛教徒知道只是有缘救其生命,但他们仍不能脱离...
妙音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204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