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佛的功德」,都受到其他經典的批判,更不必說「眾生本來是佛」了。總之,「眾生本來是佛」的說法,只是南禪一系的特有主張(56)。就漢譯的印度經論看來,我人看不出有這種說法的任何跡象。本文原來應在這裡結束...
楊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959924.html
-
谢敷用到中观般若的「应缘常寂」,「缘以归空」来概括最上乘的菩萨禅定[55],但「不应禅而成慧」的观念,显然更有中国式的玄理意味。[56] 慧远、慧观一系对于觉贤禅经译籍(《达摩多罗禅经》)所进行的诠释...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1659943.html
-
净土,有些是禅密不知的,净土是六十岁的老禅。他是很固执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禅是“只管打坐”,净土是“无佛无魔”。[56] 李老师曾以方便的成熟度作为标准,排比佛教各宗派法门的次第,即阿含二十岁、...会,第38页。 [55] 《2003年上师开示净土课程》,第6课,2003年6月10日下午讲于中观书院,第26页。 [56] 《2003年上师开示净土课程》,第8课,2003年6月16日讲于基金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2059949.html
-
,该文页1-13。 30. 同上,该文页193。 页56 众所周知唐至五代,宗门方面有禅教与禅净之争,故有宗密(780-841A.D.)著《禅源诸诠集都序》、永明延寿的《万善同归集》,以主张禅教...56] 即是以天台念具三千的角度谈“唯心净土”。另 欲识天真佛,从来绝证修,不须外寻觅,但向自心求,悟后三身合,迷时四不周,莫生分别见,直下息心休。……常寂光净土是离相心,若到此地见一切处皆常寂光...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2.html
-
丛刊》(70)《佛教各宗比较研究》,页56。)亦延用此说。但同时期的印光法师则续用“莲宗”之称。 120. 释圣严《明末佛教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92版,页88。 121. T.47/...研究》,京都:百华苑,1963版,页155-56、187。 页83 于弥陀净土又称“莲宗”大都仅注意(清)悟开的《莲宗九祖传略》,鲜少注意到早在元代白莲宗的重要典籍《宝鉴》及相关资料里,即有称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3.html
-
51 (二)宗门规矩 53 (三)道次第 54 (四)修行法门 55 二、净土宗弥陀念佛会 56 第四节 早期教团的内部互动 58 一、成员与教团的互动 58 二、成员与李元松的互动 ...
罗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9.html
-
发育万物。”[56]在朱熹的哲学中,理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且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不仅具有先天性,而且又是一个不变不动的清净之体。“若理,则只是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他却...
[56] 《朱子语类》卷一,中国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57] 《朱子语类》卷一第3页
[58] 《朱子语类》卷一百第2549页
[59]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第...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大戒顺利传完。至于这次传戒后天乙尼的心情,悟因尼后来有两段追述和评论,相当精辟,颇能呈现当时天乙尼的心境和相对的佛教状况。第一段,她说: 我觉得她[56]对传戒成果还是挺满意的,因为:第一,她从没有...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56]当宗喀巴主张密当基于显,并以其共道基础做为融通之处,即在强调两者并非矛盾,不应以“非此即彼”的化约方式来了解显密的差别。然而两者确有差别,就其“相对立”所呈显的差异,又该当作何诠解? 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原始的圣典中,十善业是跟十恶业相对,(注53)而其相对的用语,尚有十增法与十退法,增者为十善,退者为十恶;(注54)妙行与恶行;(注55)善根与不善根。(注56)原则是消极地不行恶行不造恶业,便是善行与...第10的《十上经》。《大正藏》卷1,页57上。 (注55)?《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卷112,《大正藏》卷27,页578上、581上。?《阿毗达摩俱舍论》卷16及卷17,《大正藏》卷29。 (注56...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