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真(1792~1853),童年求学,闻教音,便怀出家志,22岁投普陀山慧济寺,依定育剃发,受具足戒于宁波白衣寺,获上品戒,得法于慧济寺顶超,道光28年(1848)继席慧济寺,率众坚持五时功课,...论文,如韩秉方的〈罗教教派的发展及演变〉;林美容的〈彰化朝天堂所传龙华派斋教〉,[22] 另外,王见川也有〈龙华派斋堂的个案研究──安平化善堂〉、〈日治时期的斋教联合组织──台湾佛教龙华会〉[23] 等...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645813.html
-
22] 而且所谓“不为世法之所染污”,是说明佛不为利、衰等世间八法所动摇,于此得解脱,并不是说佛的“生身亦是无漏”。总之,佛的“生身”从漏(无明、爱)生,故说为有漏;可能引起他人的贪、嗔、痴、慢(漏)故... b1~b4)。[22] “答:彼说法身故不成证。谓彼经说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者,说佛生身。出世间住,不为世法所染污者,说佛法身。”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T27, no. 1545, p.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4.html
-
实法有并答〉、15.〈问分破空并答〉、17.〈问二乘与菩萨无生法忍之差别〉。三、有关菩萨为何要遍学的问题,含: 19、20、21、22、23、24、25、27诸问。慧远所提的三类问题能彰显中国与中亚...45,页129上。 页357 罗什除了对法性论认为有一至极这一点提出否定外,亦对法性论如何形成至极的方法不表同意。慧远在〈次问真法身寿量并答〉[22]处提出了修行可以到达至极的明确方法:“《十住经》说...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就说: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空非有,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22]从这些描述中观察,心已具有本体哲学的条件,尽管有些文句如...册45,页499a;方立天:《华严金狮子章校释》(北京:中华,1983年),页13~22。 [8] 吉津宜英:〈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驹泽大学佛学论集》11,昭和55年。 [9] 《纲要...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0.html
-
。(参见:张慈田〈佛学研究与修行──访江灿腾居士〉;刊于《新雨月刊》31期,台北:新雨佛教文化中心,1990年2月,页22。)但是,陈苓则持相反意见,以为慈济事业确实受到了印顺的精神支持。(参见:陈苓...),不再回来欲界轮回;阿罗汉果(应供果),应该受到(凡)人、天(神)供养。 页485 大乘则说得到什么“忍”(禅定的一种),例如“无生法忍”。 [22] 他还说:“到了无生法忍好像已经修行得很高深...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所以二者性相差别,应从有无身口意三业去理解[22]。莲华戒在《 修习次第初篇》亦赞同有愿心和行心之别。 阿底峡在《菩提道灯》引寂天的《学集论》指出:愿菩提心是从发起“我决定要成佛”的愿望产生的。因此...只光说说我要成佛的话语,便能让所有的众生成佛了。可知:不行正 行,欲成菩提,欲成菩提的错谬。 [17]参见陈玉蛟著,〈入菩萨行导论〉,页79。 [18]同注14,页22。 [19]同注17,页...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445844.html
-
北魏宕昌│太和│渊哉冲犹。微矣虚宗。□│《石史│ │ │ │公晖福寺│十二│耶交扇。氛徒□锋。有觉│》,册│ │ │ │碑记 │年 │爰兴。超悟玄踪。志勤净│22,...┼──┤ │ 22 │北魏元景│太和│唯大魏太和廿三年岁次己│《石史│ │ │ │造石窟记│廿三│卯四月丙午朔八日□丑。│》,册│ │ │ │ │年 │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4.html
-
的景觀為: 時閰浮地極為平整,如鏡清明。舉閰浮地內榖食豊賤,人民 熾盛,多諸珍寶(註22)。 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註23)。 二者... 道教圖讖傳說>,第1節「六朝的李弘圖讖傳說」。註19 同(17)。註20 《太上洞淵神咒經》,卷9,《正統道藏》冊10,頁0278-a。註21 同(17)。註22 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
陳 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5.html
-
出来,在《杂阿含经》中,相关的经文如下: [3]同上,页917下。 [4]分别见《大正藏》册1,页607中;册22,页45上及页186上;册24,页818下;册27,页917中。 [5]《大正...法法观念处。如是比丘!于此四念处修习满足,精勤方便、正 念、正知,应当学。[22] 对此四念住必须修习满足,修习时要“就身体观察身体”、“就感受观察感受”、“就心观察心”、“就诸法 观察诸法”...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注 1)南传巴利语《S.22,59经(`Saamyutta-nikaya` P.T.S.版第 22 相应第 59 经之省略,以下例同。) 》之经名为《`Panca vaggi`(五[人]成群[之比丘])》,《S.22,59经》相当于北传《杂.34经(杂阿含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编号第 34 经之省略,以下例同。)》,“录偈”作︰‘五’;南传《律藏第一大揵度.初诵品38~47节》V i....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94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