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肉手足肝腑心脾肾肠胃颜色声响喘息苦乐善恶,合聚名为人,王言善哉善哉。(参照The Question of King Milinda. Book II Chap.I.P.43-45) 依...
印顺 张汝钊 史垂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342938.html
-
学之思潮的是普泰法师以及他为《八识规矩颂》和《百法明门论》所做的注解。明末的大师,几乎全都做过《八识规矩颂》的注解。[43] 除此之外,从民初以后的唯识学家,包括新唯识学家熊十力,到当代的重要佛学...第五十五卷,页三八七。 [42] 演培:《唯识二十颂讲记·八识规矩颂讲记》,台北:天华出版公司,一九八六年,页122。 [43] 圣严说,“法相唯识学所依的典籍,虽有六部经典及十一部论典,然在...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3342995.html
-
阻碍了印度历史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43) “如果说印度教有和基督教新约全书相等的经典,那就是这组诗篇(《薄伽梵歌》)了。”(44)在近代印度的民族革命运动中,“每个爱国者只要手持一册《薄伽梵歌》,...引自《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03页。(43)张宝胜:《薄伽梵歌》译者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44)《国家文库·印度》,第37页,纽约时代出版公司,...
杜永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943028.html
-
约在公元前43年顷,斯里兰卡佛教发生重大事变。罗诃那有一婆罗门帝须(,或称提耶),与南印度陀密罗族七人领袖,率军在斯里兰卡摩诃提他(,即现在的马塔)登陆,与斯里兰卡毗多伽摩尼王(,公元前43~17)...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043089.html
-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43] 关于《春秋》,据司马迁说,是孔子所作。[44]孟子认为,《春秋》是诸侯争霸的历史反映。他说: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离娄第四》 [41] 《论语·为政第二》 [42] 司马迁《报任安书》(《昭明文选·卷第四十一》) [43] 《论语·述而第七》 [44]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仲尼厄而作《春秋》"的说法。(《...
恒毓(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743096.html
-
数任后发展为显密两院和医学院(1560-1579)。后又发展扩建为塔尔寺【43】。1577年命名为衮绷降巴林寺。
降仰·协巴多吉(1648-1722)为宗师法嗣根敦嘉措的弟子,1710年他...说这些寺庙都是公元17世纪固始汗的和硕特部统治者为了发展黄教帮助兴建 的。固始汗部藏语称霍尔,故十三寺均贯以霍尔之名。【43】塔尔寺:在青海湟中县境内,此地原为宗喀巴诞生地。1560年建寺,...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0743108.html
-
地,直入法界。如镜之鉴,不将不迎。如云之散,无灭无生。适来以时,适去以顺。上缵教父,下传法胤。式刊贞石,以永休问。
元和元年景戌岁夏四月旬有五日建[43]天水强琼刻字[44]
注释:
[...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1743120.html
-
成就。迁识中最上乘者为迁于光明之中,在临命终时,四大收摄,观真实义,毫不散乱,则与本有光明融合无间成就法身。其次如前修幻身法中所说,死时对三境界(43)后之死有光明若未能认识,则用心力放射想起现幻化报身...)气心自在:"气"指外面境界内身而根皆是气分之转变,气心二者不能分离。人心不能自在,多系气分不能自在的原故,密法圆满次第中则专门有控制气分之法,使气得自在,心亦自可得到自在。 (43)三境界:人死时...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3143136.html
-
被及时救治才死里逃生。而这些品种的动物十分珍稀,马来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罪犯在法庭陈述时说:“杀几只动物能让领导出事,我报复领导的目的就能达到。”43岁的王义德,高中毕业,...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0943181.html
-
大悲化身二边净(用)”(《实相论》43页)。 三身本为一体,佛与众生同具,无有胜劣之分。 “此与水晶及其内光为同一根源,无有胜劣。觉性空湛(体)如彼水晶,是为法身(空分);其内五光,为觉性明分,是为...不落空,如此才能与法性相契合。 第三、如何致迷,如何解脱。 从体相用来分析起迷之情。 众生迷性是在“万有”的显现上,即相用的问题。对外取相执相(43),起惑造业,流转生死。 万有之相实质是菩提...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74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