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

    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  刘守华  [苏州]苏州铁道学报,1997年第3期  46-52页  --------------------------------------------------------------------------------  韩韩愈排佛,哲学史上评价不一,但对以下却无异议,那就是:一、反佛态度最为激烈;二、反佛志向终身不渝。然而,结合韩愈的生平研究,我们会...

    刘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0658432.html
  • 清末民初五台山的普济及其教团

    演戏者)。他在光绪十八年入籍升平署,开始参与宫中演出[52]。他是个旦角,虽不是主角,但也略有名气,名列〝内廷供奉〞。[53]  从侯俊山的经历来看,他决不可能影响朝廷,他的妻子也不可能是慈禧侄女,通过...52] 王芷章编《清升平署志略》页564,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年2月。此书是根据清宫档案编成的。在该书页564云:“光绪十八年……侯俊山,旦。年三十五岁,十一月二十九日交进。”  [53] ...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1158572.html
  • 沩仰宗概观(2)

    ”[52]似这等语气出现,则陆希声作为仰山的门人应当是无可置疑的了。又据《宋高僧传》所载,“时韦胄就寂请伽陀。乃将纸画规圆相,圆围下注云:‘思而知之,落第二头;云不思,而知落第三首。’乃封呈达。自尔有...岳麓书社一九九六年版《祖堂集》三九九页~四00页。   [52]参见上海古籍一九九0年版《全唐文》三七九二页上栏。   [53]参见《大正藏》五0卷七八三页中栏。   [54]参见《大正藏》五0卷七八三页...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4558610.html
  •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之校译与研究

    变)北京版 《《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经》第144、145册(No.5845),大谷大学监修,西藏大藏经研究会编辑(1958)。台北版 《西藏大藏经》卷52(No.4358),台北:南天书局,初版(...

    伍启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4559016.html
  • 佛教中的时间观念

    引,是被毘婆沙师引为正义的世友论师之说。具体请参《大毘婆沙论》卷77,《大正藏》第27册,p.396a-b;《顺正理论》卷52,《大正藏》第29册,p.631a-b;《俱舍论》卷20,《大正藏》第29...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4659118.html
  • 宋代政府对于寺院的管理政策(2)

    佛教史迹评解”,页49-52 。有长安大开元寺兴致碑,乃元延祐六年(1319)所立,碑文 则为金贞祐四年(1216)九月二日僧澄涧书于开元皇帝祠壁, ...页129上-下。 注52 拙作,“宋代的功德坟寺”,页29-30。 注53 “愧剡录”(百部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卷十一,寺观敕差住 持条,页16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21259266.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

    相互缘’之意思。”○佐藤密雄“相依性”52。其他异译:○赤沼智善“此?缘?依”十二卷p.234。○木村泰贤博士“缘起性”> p.96。○长尾雅人“此缘性”三六六号 p.4。 ○山口益“彼缘生果”卷1 p...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559354.html
  • 阳明后学所产生之诸问题

    趋向,52 这种发展突破了阶级之分,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社会。狄百瑞指出:“王阳明的‘良知说’强调道德自觉,而王艮则更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地积极面对事物。简言之,王艮认为自我和社会是连续的整体,而且自我是...)》[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9],页124-152,尤其页149-52。  19 王畿:《王龙溪先生全集》[台北:华文书局,1970/5,影印清道光二年(1822)刻本],卷7,页6上-7上。...

    陈剑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1559462.html
  • 念佛禅--一种思想史的读解

    念佛可以“证会无生”,“出过三界,不复轮回”的理念是颇为捍格的;[注52]二是有相念佛是为邪道。唐华严学者李玄通之《新华严合论》卷六中把净土分析为“有相”与“无相”两类。依弘忍的看法,一切有相念佛或观...正藏》第四十八册。  [注52] 道绰,《安乐集》卷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三册。  [注53] 《最上乘论》引述的这段文句,与《起信论》讲止观“不住见相”的一段文句和文义都非常相近。 ...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4359492.html
  • “理性”与“觉性”——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自然会知”,即指无需经历思考训习过程的当下性。“当下”者,即“现在”也。故阳明弟子王畿又以“良知现在”为说而谓:“夫今心为念,念者,见在心也。吾终日应酬,不离现在。”[52]“心”即“念”,离“念”无...王阳明全集)卷1,第6页。  [52] (趋庭漫语付应斌儿》,(龙溪全集)卷15。按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学案》所说:“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反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此谓阳明即讲“良知...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6025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