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九卷第二号(昭和十六年)起再改为《台湾佛 教》。
(注二十四)《南瀛佛教》 3 卷 2 期, 页 40; 3 卷 3 期, 页 11-15,...卷 11 期, 页 21-23。
(注十一)《南瀛佛教》 17 卷 10 期,页 46。
(注十二)依《南瀛佛教》所载历次总督府调查资料, 可整理成下列 附表。 不过其中...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045955.html
-
”中,说明用(1)“地”(15)……“轮王(七宝)”……等十九种譬喻显示“菩萨福德无量无边”之一。 2.《宝积经讲记》释“毕竟智药”︰‘上面所说的,三类十项的对治行,七类三十七品的菩提行,都是菩萨...说法(《大宝积经》“密释金刚力士会”大正.11,71cf.),内容为:信三宝,信报应[业报],所以要“不犯十恶,身行十善”。亲近“奉戒具法”的善知识,从善知识听闻正法:六度与六蔽的果报,身口意的善恶因果...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046273.html
-
02,p. 593, c13-p. 594, a11)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释提桓因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云何比丘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安隐之...b11~c9)10 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余四道不得。如天道以著乐深重,不能得戒。 如昔一时,大目揵连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问耆婆。正值诸天入欢喜园。尔时目连在路侧立,一切...
释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247249.html
-
)持戒; (6)忍辱;(7)精进;(8)禅定;(9)智慧;(10)四无量心;(11) 四摄法;(12)方便;(13)三十七道品;(14)回向心;(15)说除 ...)如说行;(6)回向;(7)方便;(8)成就 众生;(9)佛土净;(10)说法净;(11)智慧净;(12)心净; (13)一切功德净。 这十三个修行次第的逐一说明,并不是本...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447323.html
-
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就在目前。[11] 再举...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知此,可以言学矣。(论学问)[14] 页11 进一步更剀切地说: 愚尝谓:孔圣若不知老子,决不快活。若不知佛,绝不柰烦。老子若不知孔,决不口口说无为而治。若...
朱秉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847330.html
-
信徒与五戒。
9。译涅槃为灭度,也说为常乐我净。
10。大乘与小乘的差异(详情后述)。
11。佛经三部(大乘、小乘、杂经)与疑经。
关于以上的项目,补充说明如下。释老志将佛汉译...所说“积而修习,精神清净,则成佛道”,意见大致相同。
不过,5。的“四等之果”和6。的“三等”(所谓三时说)、11。涅槃的...
许洋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547426.html
-
11,(2) S.A. Strong 1891年校订的史书类文献 Mahabodhivamsa (《大菩提树史》)12,(3) J. Gray 1892年校订翻译的传记书 ...Subodhalavkara (《善觉庄严》)的新校本,15之前的旧本是1875年G.E. Fryer发表在JAS 44,页91-125 (含翻译)的本子。Jaini的新校本还附了二个解疏:Porana-tika...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于缅甸的著作《教史》(Sasanavamsa),在一段文脉中用到pali一词,该处似乎用作语言名称。11 《教史》是根据早期缅甸典籍写成的,12因此这一名称的此种用法在缅甸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把...1823年访问南亚,他从锡兰带回极好的巴利写本,将之藏放于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15 此后,巴利语的研究开始有了进展。1841年,Spiegel出版了《羯磨仪轨》(kammavakyam),16 ...
蔡奇林 翻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1.html
-
印施的几本佛经〉,《文物》(1987年8月),页8~11,讨论到瑞安公主施印的另一本经。
101 页
二、传统的“伪经”观念
经录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标明某部经是“疑经”或“伪经”。中国佛教史上,编纂...发言通利,有如宿习,令人写出,俄而还止。”(《大正藏》卷 55,页40b),但是费长房在《历代三宝纪》卷11,叙述同一个故事,却认为就是因为这是“宿习”,所以应该接受它们为合法的经典。他说“房验经理,...
于君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30.html
-
解读“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隐含 陈美华 页311~317 中华佛学学报第11期 1998.7月出版 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 页311 解读“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隐含 ...理论与文化认同》(麦田出版有限公司, 1995)p. 9-?? 15。 [2]傅伟勋教授生前曾提到,台湾的佛教研究连“现代”都还没有开始 ,就更不用说“后现代”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在此用“...
陈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54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