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竺法护的翻译初探(注1)

    名下,事实上两个版本太类似不可能是从两位人翻译,最可能是法护所译,后因手抄的人抄错或年代久远而把它放到不同的译者。(注29)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法护翻译的速度很快,所以才可能翻译如此数量庞大...T.562)、《法观经》(T.611)、《身观经》 (T.612)、《盂兰盆经》(T.685)、《分别经》(T.738)、《四 辈经》(T.769)。(28)此点承蒙郑再发老师指出。(29...

    梅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7.html
  • 太子晃与文成帝─英年早逝的天才父子政治家大力推广佛教于北魏的功勋及期政治目的

    胡主统治汉人的话。 恰好太武帟于太平真君元年(440)灭北凉后“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具东,象教弥增矣”,(注29)提供了太子晃更能借重佛教的机会。《高僧传》卷11〈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 (注27)《魏书》卷114〈释老志〉称太子晃反对寇谦之建静轮宫一事 (页1453),可见一端。参牟润孙师〈崔浩与其政敌〉,页89。 (注28)参注(26)。(注29)《魏书》卷114〈释老...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0.html
  • 就《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思想之演变(1)

    经义海百门》、( 注 29) 《修 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注 30) 《华严游心法界记》〈事 理混融门》华严三昧〉、 ( 注 31) 《探玄记》等。 ... (29) 此共百门,于诸多门论及,不便一一列举( 参《大正 藏》卷45,页627上~636中)。 (30) 此可参 〈示三遍〉 (《大正藏》卷...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1.html
  • 延寿的戒律思想初探

    29)。这 一段话,不但说明了戒、定、慧的关系,并且对戒律的定义 和重点也有说明。他引用经文称: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 (注26) 同上,页c。 (注27) 同上。 (注28) 同上,a。 (注29) 同上...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846001.html
  • 十牛图颂所展示的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

    能动的运作。(注29)我们以为,在这个阶段的主体性,当然有作动的准备或倾向,但似未真正起动,其用仍未在世间中显现,故说“妙用”云云,似乎快了一些。真正的───────────(注28) 柴山全庆,op. cit., pp.89-90。(注29) 久松真一,op. cit., pp.517-518。  328页  起动与起用,要在第十图颂的入廛垂手才能说。此中才有真正影响世间、转化世间的大用。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046002.html
  • 《大毗婆沙论》佛陀论之探讨(1)

    人趣中的看法,在那其中总共提出了八种的观点,在其中的内容不外乎是生于人趣以及天趣之间的关系,如“人的根性猛利而诸天的耽著妙欲”等事。[29]  这一篇为《大毗婆沙论》中探讨“菩萨”在末成佛之前的种种...眼色紺青 30 29 牛王睫相 未說 30 烏瑟膩沙相 大人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 31 31 眉間白毫相 ...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0.html
  • 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

    ?〈 安乐行品 〉 末世法灭之时也。 ”;(28) 又说“然佛灭后向二千年,正法沉沦,邪风竞扇,众生薄祐,生在此时。”( 29) 依此末法时机观与机根说,最澄似已怀疑小乘具足戒到底能有多少效益或意义,... 第五册,第 349 页。(29) 前揭第一册,第 154 页。  86 页  华思想与《梵网经》,日后成为他那戒律改革的思想资粮。  其二,就历史境况言,我们不能不了解日本有别于中印两国的种种包括...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6.html
  • 略论大乘《大般涅槃经》的传译

    远游此土,为求法故,深感其人,即为写此《大般泥洹经》如来秘藏,愿令此经流布晋土,一切众生悉成平等如来法身。(29)  法显赴印求法,是在东晋隆安三年(399),返回中国在义熙八年(412),因此,他得到...Bongard-Levin书,p.X Ⅶ-Ⅷ。(28)《大正藏》卷51,页864中。(29)《大正藏》卷55,页60中。开译时间《出三藏记集》卷2稍异,作“晋义熙13年11月1日”。同书卷,页11下。这可能是个小...

    王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8.html
  • 我空、法空之初探

    观念的探讨>《狮子吼》第13卷,第六期.台北.狮子吼月刊社.63年6月15日(P3~P9)。  [附表]  附表A   《中华佛学报》第二期p.27  附表B  《中华佛学报》第二期p.29  ----...附表B。详细的说明内容,请见《中华佛学报》第二期、杨郁文著<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p29~ p35。  [12] 《中论》卷1(大正30. 2b)。  [13] 《大智度论》卷41(...

    释海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246092.html
  • 中国佛教与儒家人本思想

    一个在于抛弃,抛弃人道而成为佛或阿罗汉[29]。根据佛教的看法,圣人还是人,只是气质不同罢了,而佛与阿罗汉则不是人,他们是另外一种生命形式,人与非人是不能混同的。不论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还是如今的人间....org、www.whpq.net。2002年4月,该文被香港人文哲学会会刊《人文》第100期纪念专刊所转载。  [29] 当然,根据佛教的原则性看法,不只是人道应当被抛弃,一切六道果报皆应抛弃。不过...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44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