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得,非离蕴外有我( atman )可得、有常恒住无变易法是可得法是可得者。亦无有少法是我所有(atmiya),故除此之外,更无所得、无所分别。(大30,433c29ff.;SBh 244,7-11...外道说数取趣 (gan zag)等,佛见彼等非“作者”(byed bo),说“作世者”('jig rten byed bo)唯是心 (sems tsam)(注29)而且,月称论师对于“唯心”之“唯”(...
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846243.html
-
与生命的苦痛与解说,没有什么关联的形上学问题,通常释迦都保持沉默,拒绝回答。下面即是一个有名的例子,它出自《中阿含经》卷六○当中的《箭喻经》:一天,鬘童子尊者,向释迦问了下面的十个问题(注29): (...745上。
(注 28) 引见前书,卷二四,页298中。
(注 29)下面有关鬘童子尊者的故事,请见《中阿含经》卷六○,第221经;《大正藏》卷一,页804上~中。
14页
(6) 命异身异?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846244.html
-
说到“见道”是“顿修十六行(相)”(引见《大 正藏》卷29,页128)。而大乘的经典,除了《楞伽经》,其他 像《法华经》中的“裟竭罗龙王女”,“忽然之间....坐宝莲 华...不假修添。....若不决定信此, 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 更无别佛,亦无别心。”(29)显然,黄檗的话,是从“心、佛、 众生,是三无差别”的唯心论(...
杨 惠 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346251.html
-
处 据《杂阿含经》的说明,识、名色、六处是六识、五蕴、六 入处(根)。(29)但此三支也可看为次支“触”的根、境、识等三 要素。因为杂阿含卷第三说: “缘眼...29)杂阿含经卷第十二(298),大正2. p.85上S. N.Ⅱ. p.3说名 色的名(`nama`)是受,想、思、触、作意,但汉译本说受、 想、行、识的四无色阴。 ...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246277.html
-
圆融、不二中道而说的。
2.2 释圆义
四教义:
“所言圆者,义乃多途,略说有八:一教圆、二理圆、三智圆、目 断圆、五行圆、六位圆、七因圆、八果圆。” (注 29)
圆教之圆义,可由...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空有圆融互具,圆融互具之空有即是中道,这───────────────(注 28) 智者,《摩诃止观》,大正四十六册,页33上。(注 29) 智者,《四敦义》,大正四十六册,页...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446293.html
-
观》、《大乘略止》及《金刚经集注》等书,当属此方面成就。( 注 29)以道世著述成果而言,其著作可归纳为三类:一是钞疏;二是注经,如《金刚经集注》;三是缀辑,如《法苑珠林》、《诸经要集》等。第三类卷帙... 大正藏,五四册,页1上。(注 26) 《诸经要集》宋、元、明、及宫内省图书寮本,皆作《善恶业报论》。(注 27) 同注 23。(注 28) 同注 23。(注 29) 有关道世著作在历代著录上仍有分歧...
陈昱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646296.html
-
斗米,且救浮生取。( 注 29)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遗,万殊...──────────────(注 29) 同注 28,卷三。(注 30) 同注 28。(注 31) 同注 12,页104-105。孙昌武并指出,王维诗歌创作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禅趣入...
王志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646297.html
-
有誦名入正性決定,謂見道位無漏相續,必無餘隔,故名決定。後位不然餘如前說。(大正27‧13c~14a)
《俱舍》(大正29‧121b)
此名入正性離生,亦復名入正性決定。由此是初入正性離生亦是初入正性決定故。經說正性所謂涅槃或正性言因諸聖道。生謂煩惱或根未熟,聖道能越故名離生能決趣涅槃或決了諦相故,諸聖道得決定名,至此位說名為入。
《順正理論》(大正29...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70746315.html
-
注廿三。 (注 26):同注二三。 (注 27):此句除什译本作:‘具足善根,不失正念’(p.105)以外,余译本均相同。 (注 28):同注二三。 (注 29):见附录,经文18。 ...du skyes te / thabs-la-mkhas-pas ; purified the tushita-realm……;为地狱中众生说法,为畜生、饿鬼中众生说法。 29、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
陈玉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0946318.html
-
之所知,独从其一贯趋向在争取自由灵活,奋进无已,其臻乎自在自如,彻底解放,非 复人世间的境界,却若明白可睹。不是吗?[29] 梁漱溟早年的佛教信仰,是将出世间作为逃避世间的一种手段;随后的由佛转儒、...23]参阅《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一文之小注,见《梁漱溟全集》第七卷,第271页。 [24][26][27][29]《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99,205,257页。 [25...
景海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74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