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见性”思想的发展与定型

    841)迄五代的延寿等有识之士,先后宣扬禅教一致的主张。但是宗密等人所主张的,是要使传统的佛教人士与禅宗学人,“知一佛无二道,四河无异味”。(注 29) 因此在理论方法上,是学术性的讨论。宗密自己清楚...一段,除了数字不同以外,基本上与《宗镜录》及《景德传灯录》所记的对话相同。但是在对话之前,却增───────────(注 28) 引自T51,页715a~b。 (注 29) 见惟大撰《重刻禅源诠序》,...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4.html
  • 三法中的「所知」與「所識」之研究(2)

    不善、無記、有漏、無漏 都屬於世間方 ────────────── 38.《品類足論》1(大正26, p.693下)。 39.《俱舍論》26(大正29, p....57.《俱舍論》3(大正29, p.13上)。 58.《品類足論》1, 6, (大正26, pp.692下-693上, 713下) 。 59.《集論》2,(大正31, p. 66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6.html
  • 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

    问题都是在探讨大乘佛教之深义,由庐山慧远法师提出问题,鸠摩罗什法师针对这些问题,依大乘经中之义作答,因此题为《大乘大义章》29。  《大乘大义章》共三卷,内容包括十八方面的问答,其中  上卷有:  (...晋释慧远与刘遗民书》,见《广弘明集》卷27。  27 《般舟三昧经·问事品》,见《大正藏》第13册。  28 见《出三藏记集》卷15“慧远法师传”。  29 《大乘大义章》三卷,又作《大乘义章》、《法门...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647142.html
  •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

    ,1-29;汤用彤1983,168-70)吕澄先生则进而认为格义是“把佛书的名相同中国书籍内的概念进行比较,把相同的固定下来,以后就作为理解佛学名相的规范。换句话说,就是把佛学的概念规定成为中国固有的...使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内容也属于注释。 参见本经: 164下24-5行、.165下19-20,29行、166中27-8行等处。 之所以作这样的推定,是因为现行本中的这段文字与法护译的《修行道地经·...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747146.html
  • 慧思与智者心意识说之探讨

     边。[29]   由问中,吾人可以看出除了对心具、缘具、共具、离具三千法提出质   疑之外,实亦提出了“四句尚不可得”之答案及对三千法之质疑,事   实上在问中已蕴含了自答(此部份“若心具者,......持,何得独言黎耶是依持   ?[30]   此第一段引文,是针对地论师之论点提出反驳,地论师主张法性为一   切法依持,换言   [29]《大正藏》册46,页54上。   [30]《大正藏》册46,页...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347150.html
  • 法华思想与佛教社区共同体-- 以东魏〈李氏合邑造像碑〉为例

    负责给予主持开光仪典的僧人的口亲施,而被赋予这个头衔。(28)例如,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杜文庆等造天宫记”的铭赞曰︰“妙像开光,谁云不善?孰云不灵?”(29)本碑碑额正面有“开二佛光明主”1人...客,亦属迳春温之苦渴,涉夏暑之炎日奥,愍兹行流,故于路旁造石井一口,种树 ─────────28 刘淑芬,前引文,页529。29 《鲁迅手稿》,二函一册,页131。30 隋?智《法华三昧忏仪》...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447152.html
  • 由“相互主体性”的立场论天台宗几个基本关键观念以及山家与山外之争

    正中的物体(包括自身以及一切万物各种可现之相)。山家所谓约心观佛,(29) 唯佛唯生唯心等义,此之谓欤? 再进而论之,此两种符号体系也是互为依正,互具互摄,一一绝不可或阙。湛然在《十不二门》中说︰... 见知礼谈《佛说观无量寿经》中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大正藏》册12,页343上),以明此非修非性之 理(《大正藏》册37,页220中)。29 《大正藏》册37,页198上。30...

    任博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5.html
  •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无明无二。若知无明不可得,亦无无明。是为入不二法门。(29) 智顗以为,这种负面与正面在心上当体一如的关系,或明或法性与无明相即的关系,只是大乘佛教所持的。小乘中人则不这样看,他们是把正负双方、明...正藏》册46,页131下)。又谓︰“推 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之为见。”(《大正 藏》册46,页131下~页132上)29 《玄义》卷1下,《大正藏》册33,页692上。30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747157.html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1)

     除了破执方式表达一念三千不思议境外,亦可从随顺  因缘而说之, 亦即以四悉檀而演说之,.....。 (注  29)  又云:  前项中 (指“破执” ),从无有一法生 (即诸法无生  ) 说明以心具...忽略了“随缘”部份,更不用说由“破执”与“随缘”彼此关系所产生的辩证张力,(注 31) 来理解《陈书》的实相了。纵使《陈书》中所言的“破────────(注28)《陈书》,页 316。(注29)《陈书...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汉族佛教僧伽服装之研究

    制衣还是佛陀规定僧伽“尽形寿”必须受持的衣物,因此 汉族僧伽仍多承传印度三衣的模式。 制衣──“三衣”是指: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三者 。[注29](图六) 安陀会-五条衣 ─────────────────────────── 注29:本研究,第一章第三节。p.21。 ...

    郭慧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44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