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见一著: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1)

    事。而在同年(天启6年),杭州安隐寺请湛然结制(夏安居),湛然竟开出一条件说:“能致新北禅(时汉月在吴郡北禅寺开堂)为第一座,我来;北禅不允,我不来。”[29]由此可知湛然对汉月器重之深。于是杭州护法...27]同上卷6,《嘉》册25,页636上~中。  [28]《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卷8,《嘉》册25,页723下。  [29]《语录》页186。  页187  在汉月抵达安隐寺之前一日,湛然即先行示寂。...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847885.html
  • 龙树对“空”之诠释

    则 无生无灭 则 无有圣谛法 则 无三宝),龙树指出:  若苦有定性,何故从集生 ?(第二二颂前半)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29。(第二三颂前半)  并对反对论者说:  若汝见诸法...,《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79,10),页211~212。  29 大正30?33下。  30 大正30?33中。  31 大正30?10下。  32 大正30?27中。  33 大正30...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1047910.html
  • 唯识学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

    的认识阶段,因为从现量的感觉到比量的抽象概念,中间还需有“直觉”之一阶段,而这种作用发自“受”、“想”二心所,此二心所能得到一种不甚清楚且说不出来的意味,梁漱溟自称这是他对唯识“非量”的修订[29],...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页526--527。  [28]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一),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页485。  [29]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一),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047975.html
  • 譬喻師與《成實論》

    光 =《俱舍光記》8 寶 =《俱舍寶疏》9 成 =《成實論》 S = 經部Sautrantika 例如,「成5」表示《成實論》卷5。在其他論的場合也是指卷數。又,順、俱是大正藏第29冊,...45,231b。成7, 289bc。 毘93, 479a。毘106, 550c。毘157,796b。成7, 289bc。 俱4, 23c。俱5, 27b、26b、29b。成7, 289bc。...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7999.html
  • 心、心所思想的產生過程

    .263. 23 《雜阿含》卷11,273經、卷13,306經(大2, 72c、87c)。 24 《俱舍論》卷10(大29, 53b)、《成唯識論》卷5(大31, 28a)。 25 Majjhima, i, p. 293. 26 《中阿含》卷58(大1, 791b)。 27 《俱舍論》卷4(大29, 21b)。 28 Digha, i, p. 79f. ; ...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3.html
  • 原始佛教的心

    原始佛教的心   一、序说   [29]由佛陀释尊所宣说的佛教,是以去除苦恼,引导人们走向常乐的理想,远离无明烦恼,到达解脱的涅槃为根本目的。为了解决苦恼,首先即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安或苦恼,社会人生...型式的,于原始佛教多处叙述,[29] 首先是(a)依施、戒、生天三论,使之明白所谓善因善(乐)果、恶因恶(苦)果的善恶因果业报说;其次(b)说欲的过患、离欲的功德,令离自我中心的我欲、我见;最后(c)...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0.html
  • 窥基大师的判教思想

    立性宗,《杂心》等是;二、破性宗,《成实》等是;三、破相宗,《中》《百》等是;四、显实宗,《涅盘》等是。今即不尔,……(注29)  正藏》本作“蜜成”。  28 《法苑义林章》卷一,《大正藏》卷 45,页 248 上 中。  29 同上注,页 249 下。  《说无垢称经疏》对这“四宗”分类有更详细记述:  此方先德,依现所有经论义旨,总立四宗:一、立性宗:成立三科法皆有体,萨婆多部是。《迦延》、《...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048051.html
  • “满洲”与“文殊”的渊源及西藏政教思想中的领袖与佛菩萨(1)

    3 ,6 ). 页 29-31。 注011:萧一山, 《清代通史》卷上,(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页 52。 注012:孟森, 《清朝前...如此谕令般宽松, 但满洲人在顺治年间以后,已有出家为喇嘛的记载。[ 注 29] 然而由于没有满文藏经译出,早期并未有满人专属寺院出现。 时至乾隆十五年 (1750), ...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548108.html
  • 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以墨子学为中心之分析(1)

    长叹息者也。[29]  这是近代墨学研究中最让人诟病之处。  总之,从清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学者们的兴趣从经学考证延伸到诸子学的领域,在此过程中《墨子》受到许多人的重视,而如何确定《墨子》的文字,以及...公输子谓子墨子”一条也曾发明“凡事能使吾良心泰然满足者谓之利,否则谓之不利”的观念,[49]梁启超认为这样的主张和弥勒一样,尝试将乐利与道德结合在一起,是很高明的说法。(37:29)  梁氏从墨学中领悟...

    黄克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648110.html
  • 五至六世纪华北乡村的佛教信仰(1)

    求荆山琬琰,访达 圣奇工,建方石一区,作妙像八龛,镌雕镂琢,状云霓秀口, 妆严丽美,似宝塔空悬。乃于河阳南田元每村,故使乡闾合掌 ,正幕道场,邑俗投心,骞裳骤仰。(注29...第十、〈敦煌本.中国佛 教教团制规〉,页二八八。(注29) 《吴志》,卷四,〈刘繇传〉云笮融奉佛事。《高僧传》,卷 一,〈康僧会传〉,页三二五中。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 ...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74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