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降龙伏虎罗汉图像源流考

    ,其中紫金庵的十六罗汉像,相传出自南宋民间塑手雷潮夫妇之手。(注29)他所塑的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面作梵僧造形,耳戴大环,比其余塑像略高一、二寸,目光炯炯,直视柱头蛟龙,左手托钵(钵已失),右手作法,...学术院佛学研究所出版。 (注 28): 罗汉画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民国七十九年十月。 (注 29): 见张功璞撰文“紫金庵古塑罗汉”江苏吴县东山紫金庵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注...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146577.html
  • 中国禅宗在西藏(1)

    (注 29) 五、咸亨元年( 670 )...... 吐蕃遣大臣仲琮入朝。琮少游太学,颇知书。(注 30) 六、景龙四年( 710 )正月,金城公主下降。(注 31) 七、 [开元十八年( ...、造纸等的技术,也传入西藏,儒学亦不例外。───────────(注 29) 同注20。 (注 30) 同上。 (注 31) 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王弃隶蹜赞(704~754)的年代,《古代????史...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246582.html
  • 《起信论》与扶南大乘

    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 ,恒注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离于我论。其余七 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注 29) 瑜伽行派...性寂”而否定“性觉 ”,是不能解说真常大乘经论的。 ─────────── (注 29)《大正藏》卷16,页619中~620上。 (注 30)...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4.html
  • 天台佛学入世精神

    相。这种诸法实相论落实到十界众生28的领域,便是“凡圣皆实相”29。因此,智顗指出,从地狱到佛的十界众生,虽然就其现实存在而言是“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30的,但是就其本质、本性而言,则是平等互具...。其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个层次,苦乐果报虽有所不同,但同属于迷妄境界,统称为“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四个层次,虽有解脱小大浅深之别,但同属于觉悟境界,故统称为“四圣”。  29...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546625.html
  • 《论语点睛》研究

    染 、是净,凡夫、圣人及诸佛法, 如是名字不可示现。 ( 注 29) 两相比较之下,二者的思想型态是多么接近!这就难怪蕅师乐于采用卓吾的《四书评》作为《论语点睛》的底本了...( 注 30)──────────────(注 29) 大正 12,页 234 下(注 30) 转引自郭正宜《方东树诗学源流及其美感取向之研究》页 94 (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 ...

    罗永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246637.html
  • 考证、典范与解释的正当性:以《大乘止观法门》的作者问题为线索*

    ,甚至完全相反。(注28)在此,我们不经要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主观的心理意识而言,曾经有西方学者指出:目标的选择是没有逻辑规律可循的,而手段的选择也可能是非逻辑的(注29);因此,在意图...29)例如M。Weber认为人们所创造的价值是自愿性的、自由选择的,并没有一个普遍而有效的价值层级供人们参考。参见From Max Weber(trans。&eds。by H。H。Gerth and ...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346639.html
  • 从秀才天子到皇帝菩萨

    带来的后果并无不同。[28]  一言钳制思想,二言迷信引起政治、经济恶果,兹辨明如下。  天监四年(505),范缜官尚书中丞,因“坐亮徙广州”[29];六年,发表《神灭论》,萧衍虽加驳斥,却于翌岁“追还...7月1版。  [28] 同上,页164。  [29] 《梁书.儒林.范缜传》。  [30] 同上。  [31] 《梁书.萧昱传》。  [32] 此十点为笔者所归纳,读者可另参阅《梁书.贺琛传》、《南史....

    龚显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7.html
  • 禅宗之理的概念与心的关系

    正当即认为合乎理,合乎道者,提出批评。契嵩说:“今学者以适义为理,以行义为道,此但外事中节之道理也,未预乎圣人之大道也,大理也。夫大理也者,固常道之主也,凡物不自其主而为之,为之果当乎!”[29]在此...复虽殊而妙心一也。”    [29] 同上,652页上。    [30] 契嵩在〈坛终赞〉中曾云:“夫圣人之道莫至乎心,圣人之教莫至乎修”,同注 ,663下。并不认为心之发动可当然为道、为理。参阅注 。陆...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8.html
  • 方以智思想中“不落有无”与境界超越的问题

    概念,而是一个实践活动的方向,在这样的理解下,才可以明白“果然坦怀放下,自平自公,不称至善,何以称之?”(注29)换言之,价值的整合,是在一个发展的历程中的整合,它牵涉到一个个体生命的具体经验与体悟,而...、《周易图象几表.卷之一.冒示》。  注26、《周易时论合编.坤》。  注27、《浮山文集后编.卷之一.孝经通笺序》。  注28、《物理小识.总论》。  注29、《性故》。 ...

    谢仁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746649.html
  • 观世音经考

    本为“新法 华”,又在引文中明白的指示著〈普门品〉即是《观世音经 》,故此《观世音经》应是鸠摩罗什译本中的<普门品>了 。(注 29)  ...总目录》 No.1, P.224a. ?注 28:T.55/2145, P.22b. ?注 29:见注 26, 28 的引文。 ?注 30:T.9...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