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由于关系到亡者下一生的去处,因此,佛教徒奉行者多,多年来亦少异议。异议之起,始于器官捐赠之讨论,因为死后器官捐赠是在判定脑死后即行摘取器官。此时,时间尚未满八小时,体温犹存,不摘取则无法成全...《成唯识论》卷3:“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大正藏》册31,页16。 [29]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印光大师全集》册3(台北:佛教出版社,1967年),页1539。 ...
林其贤、郭惠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846340.html
-
科学知识实际上必须适应最劣根机的人。任何深刻的洞见、微妙的体悟在科学中都是无法生存的[29]。科学的这种平庸化、肤浅化正是它的力量所在,它借此力量,从而保证能在一个大众社会中获得足够的民意支持。[30...杰出的具体科学成就,并不能证明科学传统是文化中立的。必须看到科学传统对于非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和改变。新儒家思想的主要缺陷,就在于缺乏对于科学文化的深刻理解 [29] 在科学活动中并非不可能产生深刻的...
明心斋主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3546356.html
-
如来不住有为性,亦不住无为性。(注27)
设复有法过于涅盘,我亦说如幻如梦。(注28)
菩萨行空解脱门,而不证无相,亦不堕有相。(注29)
... 多经』1卷。
(注 5)这即是: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10卷29 品,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10卷30品,支谦译 『大明度无极经』 6卷30...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746400.html
-
。故听声可以娱耳,聆语可以开襟。若然,可谓 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者也。(注29)
此段于“转读”之要领、目的及效用等论之甚详。可见,佛教 之咏经,或“以微妙...(25)同注(5),页四一七下栏。 (26)同上。 (27)同注(5),页四一五中栏。 (28)同上,页四一四下栏。 (29)同上,页四一五中栏。 (...
蔡缨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746477.html
-
货 变化,了解台中市放生鸟兽之买卖概况。 市区街道鸟兽店巡 察登录,于 4 月 28 及 29 日;5 月 2 、3、5、6、10、13 日;6 月 10、...1994 年 6 月 1 日~ 8 月中旬, 以电话查访台中市包 括神坛在内的寺庙,计有 102 家。其中,无法连络确定有无 放生行为者 29 家; 表示不举办放生活动者有 ...
陈玉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946485.html
-
) 已灭,存在的只是现在的刹那,所以“因” “果”在此是跨越两个刹那的,所以“同时因 果”的解释不能成立。"( 注 29) (2) 将他所解释的 " 因刹那灭的同时 " 之 " 因 " ...,P37。 ?注27:同上注,P41。 ?注28:同注19,陈,P76。 ?注29:同上注,P78。 ?注30:同注 13,P51。 ?注31:沙特著,《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 台北:桂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246492.html
-
29);黄绾、方孝孺等更直接倡“经世之学”,主张“以经纶天下为己任”,明“言儒者之道,....无有不达乎世务而可以为儒者。”(注30)明清之际及清代的一批儒门思想家更大讲经世致用; 顾炎武称:“文不关于... 《宋元学案?朱子学案》。注27 《宋元学案?朱子学案》。注28 王阳明《大学问》。注29 宋濂《送方生还宁海》。注30 方孝孺《庞统》。注31 顾炎武《国朝汉学私承记》。注32 《...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446501.html
-
带有《华严经》之思想内涵的心体。
然而,“不可忘了”这颗心体的方法是什么呢?宗杲以为︰必须参究“狗子无佛性”这则“公案”;这是赵州从谂禅师所留给后代的一则“公案”。(注 29) 也就是说,当一个参禅者...页 459 ,b~c。
(注 28)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1).示妙净居士》;引见《大正藏》卷 47 ,页 901 ,上。
(注 29) 有关赵州从谂禅师的“无”字公案 ,《五灯会元(卷4)....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68.html
-
入处、名色、识、行如实显现,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显现。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如实显现。(29)
因此,在止观中,细心观察十二缘起,此中,又要对感受给予特别的重视,释尊说︰
多闻圣弟子,于诸...追求气力、喜乐等而造作种种新业,增长种种烦恼;由于抟食、触食、意思食的追求,识为业烦恼所随逐,因而流转生死。在此世,对四食起贪、喜则生悲苦,
───────────29 《大正藏》册 2,页 101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69.html
-
,愿成就“ 厌、离欲、灭尽、 寂静法”者, 才是“多闻者( bahussuta )”。(29)信受佛法的弟子,具正见、正志,于有漏的身、心 ,得以正法奉行──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27 参阅《杂 788 经》〈大 2 〉 p.204b;〈阿含要略〉 p1-03 28 参阅《杂 485 经》〈大 2 〉 p.124a;〈阿含要略〉 p2-93;5-173 29 参阅《...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