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祖统纪中的本□观

    迦佛的最后身,所呈现的成佛的过程,才得以将佛法,完整地 呈现于此世。 ────────────── (注16) 《佛祖统纪》,页134b。 ...19) 《佛祖统纪》,卷 2,页 140b。 ( 注 20) 《佛祖统纪》,卷 2,页 140b。 153 页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89.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1)

    国外已有相当显著的成果,例如:1.E. Obermiller有:(a)“弥勒在《现观论》中阐明的般若经义”(1913)(b)“《现观论》第一、二、三品的解析”(1933-43)2.G. Tucci有: (a)“弥勒与无著的某些教义”(1930 )(b)“师子贤的《现观庄严之光明》”(1932)3.E. Conze有: (a)《现观论》(梵本英译,1954) (b)“弥勒的《现观论》”...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他们是属于本因(种子)的某类(B类与C类)。如此,他们可走到其自身范畴所许可之处,但不会更远。他们与那些无种姓或无善因类的相比是好得多(A类),因而此类的人常在生死道上流浪。属于D类与E类的人,其成佛的机会是优于其他各类(A、B、C)。但是,此二类是属于大乘教理,而早期佛教以证阿罗汉(Arhatship)为其弟子的最高目标。如此,在小乘教里,成佛的可能性是有限制。另方面,以涅槃经及法华经作代表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当代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初步评介以台湾地区为主

    ,令人能获致清晰而核心的概念。因此此书可以给我们对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几个重要课题,提供一个历史线索鸟瞰式的理解,并可由其中挖掘问题深入研究。  B. 泛论类  (一 )、《中印文学关系研究》裴普贤著,...内容。以西游记为一本富有创造性和宗教启发性的书。将西游记的内容比喻为宗教性的“朝圣行”,认为其叙事模式分为:放逐、游历、回返三部曲,而其目的:救赎。(b) 又进一步分析外在的“朝圣行”,和内在的“朝...

    丁 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545672.html
  • 支谶译经“法师”考(2)

    :例如在静谷正雄,上引书,(1987, P296n.l)各中文译本 的引证出处不完全属于同一个相关的内容,即T224举出 a, b二内容,T225相同是a, b, T227却出现a, b, c, 的内容,而梵本又引自b, c。如此的引证不禁令人讶异! 页58 四者、本篇是以中文译词“法师”,就著各译本的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446254.html
  • 《入中论释》“初品”译注

    《入中论释》所依藏文原本有二︰1.德格版《西藏大藏经》,dBu ma, Ha:220b ~ 231a2.BIBLIOTHECA BUDDHICA,《佛教文库》,册九,台北影印版,1984,页 1 ~ ...、《入中论释》“初品”译注一、序论礼赞大悲甲一、论题梵语云︰Madhyamakavatarabhasya-nama (220b)藏语云︰dBu-ma la ’jug-pa ’i bshad-pa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846300.html
  • 《入中论释》「初品」译注

    译注说明(一)本文翻译《入中论释》所依藏文原本有二 1.德格版《西藏大藏经》,dBu ma, Ha:220b ~ 231a2.BIBLIOTHECA BUDDHICA,《佛教文库》,册九,台北影印版,...置於附录。50 页贰、《入中论释》「初品」译注一、序论礼赞大悲甲一、论题梵语云 Madhyamakavatarabhasya-nama (220b)藏语云 dBu-ma la 'jug-pa 'i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1946323.html
  •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的情况,加以对比,可以看出许多问题。现依次写在下面︰  一、摩揭陀国  《释迦方志》卷下︰“其寺常僧减一千人,习大乘上座部。”《大正新修大藏经》( 下面缩写为大51,963b )。  《续高僧传》卷四(玄奘传)︰“师子国王置取此处,兴建斯寺。僧徒仅千,大乘上座部所住持也。”( 大50,451a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缺。(大50,236b)。  《释迦方志》和《续高僧传》卷...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547083.html
  • 汉译《健拏骠诃》中仙人名试析

    1735 · 524b20-21)。 (2) 木村清孝著《中国华严思想史? 第一章华严经典?成 立流布?三华严经类?“华严经”》 (京都,平乐寺 书店,1992 年 ...1967)。 (4) 参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五 ( T 36.1736.663b13-14)。 (5) 见 T 9.278.699c7。 ...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大正26,41b2~11)  除此段文句外,更举...。32其中,有几点值得一提的:  a. 在廿四愿本的两种译本中(《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与《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之廿四愿内容,并没有说到念佛(名)能如愿往生。33  b. 此虽言“...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