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 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

    。......为约此两因故,佛说三身果。一者因住自性佛性,故说法身......二者因引出佛性故说应身......三者因引出佛性,复出化身。注43  明显地,比对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七与《佛性论》卷二...与《佛性论》之相关讨论请参照注宇井伯寿书,第四章第二节专节之研究,页366- 389 ,或注中村瑞隆书序说第十三节。   注43大正藏,第31册,页808中、下。事实上,《佛性论》〈无变异品〉的此处...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净土决疑论─宋代弥陀净土的信仰与辩议

    还著《往生西方略传》,收录“自古及今,西天东夏,道俗士女,往生高人,三十三条显验之事,具示将来诸有贤达,愿共往生。” 注43揭示《观经》五逆十恶犹得往生之义,强调念佛往生极乐之灵验。此书虽已不传,但观...《阿弥陀经劝持》教人劝持《阿弥陀经》,〈作晨朝十念法〉、〈往生坐禅观法〉 等,教人如何以念佛、观达成往生极乐之愿。   注43见《乐邦文类》页225中   注44见《乐邦文类》页225下。引文出遵式所...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352274.html
  • 试论大足宝顶山柳本尊十炼图

    僧人已有专以“烧炼”为业者,且出入不端,保持原来当时的“烧炼”已非单纯修行之举,往往是带有眩惑人心之术, 注43成为社会的隐忧。对此现象五代后唐明宗、 注44及周世宗均曾下令禁绝烧炼之行,显德二年(...册五十,页859下。   注42 (宋)陶岳(宋)胡思敬校,《五代史补》卷五 ,《丛书集成续编》(台北: 新文丰,1989),册二四七,页99-100。   注43牧田谛亮著,余万居译,《中国...

    黄锦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552275.html
  • 比丘尼受戒法与传承之考察

      但是依照志磐(南宋僧,年寿不详)撰《佛祖统纪》(南宋咸淳 (1265-1274)年著)卷43(大49,396b4)   “诏曰:僧尼无间,实紊教法,自令于尼寺置坛受戒,尼大德主之。...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652276.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1)

    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  以大道之所不取,无为之所不贵”(注43)。  这样,牟子一则把佛教与老庄之学同视,一则与神仙之  说分开,所以他:  “讪神仙,抑奇怪,不信有不死之道”(注44...

    林传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952279.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2)

      时多扜格,笔受者又非精研教理……。所以当时所  译的经,都是未成熟的直译”。  (注 41) ‘弘明集’卷一(大正五二˙五˙中)。  (注 42) 同右。(大正五二˙七˙上)。  (注 43) 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
  • 浅论华夏俗世妇女的观世音信仰──兼论这位菩萨的性别问题

    Historical Method(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4th Printed, 1957)页43~44。  页166 浅论华夏俗世妇女的观世音信仰 ...士研究》(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台北,1999)页19~43所考。  34. 参《傅大士研究》页20~21,又页24、页39。  35. 《傅大士研究》的封面及页19,都刊有日本增上寺所藏的〈...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552290.html
  • 福严寺志

    灵隐寺,而实等于福严精舍的另一初级学团,三年下来成绩良好。[43]  第一届灵隐佛学院三年于1960年底正式毕业,由于是初级性质,是故续明法师就将仍有意愿升学的灵隐学僧七、八人带回福严精舍,在与印顺导...海潮音》第四十七卷七月号(1966年7月),页24-25。  [42] 演培法师,《一个凡愚僧的自白》,页190。  [43] 演培法师,《一个凡愚僧的自白》,页205。  [44] 正定,〈我亲近续...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652357.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1)

    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柳枝本是无尘无染的圣物,如今竟无端惹来尘埃,象征心为物(微尘)役,已然失其净空圣洁之本体[43]。因此罗汉因一念之差、杨柳因一点尘污而降临凡尘,二者都是心念...佛学概论》第三编第六章〈天台宗〉,同注35,页42-43。  49. 戒学内容又分止持戒和作持戒,二者分别止恶作善,相辅相成。“止”者,防止、止息,意指防非止恶的各种戒,如五戒、八戒、十戒和具足戒等。...

    李惠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152368.html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主要是谈创作的问题,[43]学界公认皎然诗论受到王昌龄的影响。[44]  ---------------------------------------------------------------...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