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庸之道在文化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作为方法论或行为准则实施时才有所依据。不过,在贯彻到具体领域中时,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在调节同一事物的两极之间的关系时,中庸之道体现为要求达到既中且正的“中正”标准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744026.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

    輪迴轉生過程中不斷積累的「業」來決定來生。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以後,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土壤上,經過「嫁接」、生根、成長,產生了自己的獨特特徵,[1]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體系,呈現出了可謂中國的氣象和特質,[...生死觀具有變化,再也不因執著於喜、怒、哀、樂、愛、惡、慾而憂鬱、懊惱,已經超越生死而更接近解脫境界。 [1] 方立天先生主張,中國佛教的特徵分成三個部分,就是調和性、融攝性與簡易性。調和性:所謂中國...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244036.html
  •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一)

    地球年,就我所接触的材料及修行人而言,意见并不统一,其数值的差异很大。这里估且取一个数值:1,343,840,000年)结束的时候,会有火灾产生。宇宙内供给生命居住的行星以热和能的所有恒星,将先后进入...贪、嗔、痴三种恶习性,更加强有力。  据《俱舍论》说:欲界天人的死期是预先知道的。喜见也见到过亲人朋友的死亡,将死的神灵总是在5天前(1天等于人世间50年),能量态的身体就发出一种死亡讯号的光色,出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544067.html
  • 从现代性看“人间佛教” ─ 以问题为中心的论纲

    ldquo;人间佛教”运动在民国早年肇始,[1] 其所面对现代性问题的各种挑战,一直到近期引入的具有后现代意义的女性主义话题,这一运动确实提出或触及了许多非常值得重新审视的论域。作为一名局外学者,...------------------------------------   【注释】   [1] 印顺,《佛在人间》〈人间佛教绪言〉。(以下所引印顺论述,凡没有特别注明版本、卷数的,均引自...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544118.html
  • 多识仁波切著:佛教理论框架(2)

    明亮稳定状态时,要放松用心,使心力恢复不紧不松、不守不离的自然状态。  修习禅定的具体方法是九住心:  1.安住心。如在自已的面前或者心中观想一尊1厘米至3厘米大的佛像,将思想集中安住在所观境物上。  ...

    多识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744153.html
  • 上师相应法略

    如此看来菩提心就必须具有两大特征:   (1)就是慈悲,慈愍众生一切痛苦,发慈悲心;   (2)就是欲度众生脱离轮回的出离心,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出离心。   必须具足了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而发起的无缘大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3744206.html
  • 禅与中国音乐2

    这样一些特征的产物。” 1一些被称作“润腔”的技术手段。是表现“韵”的特殊方法,可以极大地增加韵味和音乐的表现力,比如民歌演唱中的滑音、擞音;古琴技法中的吟猱绰注、滚拂拨剌;琵琶技法中的勾抹弹挑、推拉...。”   1998年3月台湾“中国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   《中国音乐学》 1998年第4期-1999年第1期   1 沈洽《音腔论》,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1983年第1期。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944231.html
  • 孔维勤: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2)

    理,随事而现,千波不阂一湿,沤和仍是一味,体用相收,卷舒一际,以一心圆融故,尽得圆旨,理事相即无碍,理理相即无碍,事事相即无碍,理事不即无碍,此皆随缘自在无碍法门,皆系于一心尔。  五、事事无碍  1...此境于自心,心慧既明,自见无尽之义”,此个中三昧之胜义,即诸佛一切种智之无尽三昧。  [1] 大正藏册四八,页九五八上中。   [2] 大正藏册四八,页九五八中。   [3]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四上...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6.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佛学特重生命之净化,主倡转迷启悟,转染为净,而不舍离杂染,亦不否定生死。此不断不常,不舍不住之涅槃观点即为僧肇所倡,亦为中国大乘佛学思想之特色。  [1] 梁高僧传僧肇传,大正藏卷五○,页三六五上。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產在華發展的原

    從事經濟活動,但他們親手處理財物已近兩個世紀,故久已積習難返[1]。刊布而後,覺得上述所論僅是替這一重要史實發展的內情揭開了一層隱秘,待發之覆依然不少,因此本文更從宗教戒律的內在背景和中國文化傳統的外在背景...for Advanced Studies 之中,可以通過館際借書(Inter-Library Loan)方式借閱。 [1] 參華岡佛學學報第七期頁二二六 ── 二三○,臺北,民七十三年。 [2]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64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