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

    ----------------------------------  注 解  [1] 见《宋元学案》卷四十三《刘胡诸儒学案。》  [2] 见陈荣捷《朱子新探案》、台湾学生书局,一九八八年初版,页...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
  •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启发,但在实践面和诠释体系上,已自成一家之言,堪称亚洲地区新佛教伦理学说的代表性著作,亦为推动当代台湾新佛教变革运动的指导书之一,其影响力正方兴未艾,是必须郑重加以肯定者。”[1]  ---------...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9.html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3)

    , 我者本有无量烦恼,以烦恼故,现在无有大般涅槃 。 言本无者,本无般若波罗 ────────────── (注113)此偈出现于(1)如来性... 想发展和转折。   第三部分从五个思想层面详论《大般涅槃经》的佛性义: (1) 从“二因”、“三因”论佛性: 佛性可分“生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145466.html
  •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

    解释此三心时作了很大发挥。现仅摘引其要点:  (1)“至诚心”是真诚地厌弃现实世界和人生,以“真实心”去信仰阿弥陀佛及安乐净土,做到“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往生礼赞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2645516.html
  • 东初老人有关“佛教与中国文化”之撰述析论

    同时,亦逐渐地中国化,吸收了中国的成分,以适应国人在宗教形式与内涵上的需要。1中国固有的儒、道二家思想也因吸收佛教教义的内容,而有显著的思想上突破,像儒家的宋明心学和道教中的金元全真教等思想的形成,即...关系。我们在纪念东初老人之余,更要效法他的精神,继承他的文化志业。  1 杨惠南说:“‘佛教到了中国以后,被中国人改造成合乎中国人需要的形态’,这是许多史学家的断语。这种‘中国形态’的佛教,渐渐与中国...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945580.html
  • 《诸尊身色印相明录》译注

    此二十六尊之顺序大致为:密续本尊、佛陀、菩萨,与资粮田之观想顺序相同1。在密续修持中,本尊往往较佛、菩萨重要。其实本尊不外乎佛陀本质(ngo bo)之化现(rnam pa)。成就本尊果位与成就佛果没有...ro tsa na ye huu.m huu.m pha.t/  12. rgyal ba rigs lnga zung (254b5-255a1)  /mi bskyod sngon po sa ...

    林纯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54558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注解 (注 1) 本卷现存三个写本,其编号及次序如下: 原卷 斯二六七四标题为“大乘二十二...questions: No. 1, 2, 9, 10, 12 and 13. II. The religious cultivation of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漢魏佛教與何晏玄學關係之探索

    獄神。(2) 曹氏家族內佛教信仰的存在是無疑的。這個家族中的 人,既可見到來自西域的僧 ──────────── (1)《全齊文》卷十五...

    王曉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345601.html
  • 六朝佛家美学--以宗炳畅神说为中心的研究

    一时士风,人伦鉴识之学,伴 随著人的个体自觉,也由实用的要求转至美感姿态的捕捉。刘邵的《 人物志》,虽从政治的角度论人物品藻,但已提出“征神”(注 1 ) 的... 注 1 《人物志?九征》云:“天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 则情发于目。”,又说:“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 则穷理尽性...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游戏三昧:禅的美学情调

    故舍而不谈。 现代学者特别是欧语界方面对禅与绘画的关系的研究,虽有些成绩,但并不显著(注1)。他们基本上是透过日本学界特别是铃木大拙的诠释来了解禅与东方文化。铃木的名著《禅与日本文化》(...,也1有远山,中间隔著树丛。这也是一帧书斋画。不过,与上面周文的比较,后者曚昽有致,贤江祥启的则是清新可喜,看后使人感到舒畅。这帧作品构图清晰,用笔遵劲有力,近山远山的透明度都很高,它很明显是讲究视觉...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