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魏晋南北朝佛学思想玄学化之研究(2)

    以及增广它在中国士大夫间的流传作用上却非常大。也可以说这是非常值得后人在学术的研究上有所借镜,当然我们更不可以由此而抹煞它的价值。 注释: (注 1):晋书(上海,四部丛刊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四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6.html
  • 我追随布大四十二年的回忆

    我追随布大四十二年的回忆(1), 大迦叶尊者回忆录>  阿咖萨簸自序:  人的生命是永恒的,永远地在宇宙中转生轮回着。带着肉体的这一生,只不过是永恒生命不断轮回中的一世而已,是生命永远的旅程中的一个...所写的回忆录《我追随布大四十二年的回忆》——释迦摩尼佛和大迦叶尊者后半生的真实传记.上半部《求心安的正确八捷径》(1)  《求心安的正确八捷径》  第九章〈安定得很正确〉  葩突咖腊里  (反省)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6.html
  • 无我的轮回─ ─佛教的生死观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缘之一,便是当其为悉达多太子时出游,亲眼目睹老病死的现象而引发[1]。  悉达多第一次看到死亡与葬礼,死亡的现象大大地震动了他的心灵,因为“死亡”就是离开人世,就是无论父母、亲人都无法...---------------------------------------  [1] 见《佛本行集经》,《大正藏》三册,页719下至721上<出逢老人品>,页722上至723<道见病人品>及<路逢...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台湾佛教史前期(2)

    、学舍、亭榭悉具焉(《续修台湾县志》卷3,学志.书院)。 (注 92) 《续修台湾县志》卷1,地志.胜迹。 (注 93)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上册,页73。 (注 94) 卢嘉兴〈蒋允焄扩建...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947533.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安。神道所通,制伏强御。致令宣帝,担负倾府藏于云门;家宰降阶、展归心于福寺。诚有图矣;故使中原定苑、剖开纲领。惟此二贤,接踵传灯,流化靡歇……[1]。  道宣的这一段评论,称赞僧稠和僧实在北朝皇室的...For the first time, the four manuscripts related to Seng-ch'ou are being published in the paper.  [1...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佛性,即无顿悟之可能性。然则,顿悟成佛之基本条件为何?道生法华经疏谓:   “佛种从缘起,佛缘理生,理既无二,岂容有三,是故一乘耳”[1]。  “佛为一极,表一而出也,理苟有三,圣亦可为三而出,但理中无...from the secular world.  [1] 卍续藏一五O册,四OO页右下。   [2] 卍续藏一五O册,四OO页左下。   [3] 卍续藏一五O册,四O五页右下。   [4] 卍续藏一五O册,...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

    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1]故心王总持一切,一切诸行诸想所应,皆是心王之“数”,心王心数一贯体用,成其总持之门。因此“唯心净土”,土土皆是心数,数数回心,不一不异,是不二法门,一事入一切事,一切...the same nor different, like water and ripples.  [1] 永明著「心赋注”卷二,见禅宗集成册一,页二二七下。   [2] 永明著「宗镜录”卷九五,见大正藏册...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日常的生活中,很显然的,这是一种大乘精神的阐扬,他要人著实地面对生活或生命的情境,以之做为真正的生命超越的基础与终点。  p. 454  一、前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1]云: “……原其五家[2]...squarely all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as a foundation of transcendental achievement.  [1] 大正藏,四八册三四五—下。   ...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西藏的早期禅”(注1)。书中的一篇文章,“日本对早期禅史的新研究”,由菲力浦˙严波斯基撰述,综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三十多年日本学者的禅史研究。严波斯基在讨论禅史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时,有这么几句话:...完全脱离了印度佛教习禅方法的模式。一九八四、二、十六脱稿于汉弥敦注 解(注 1)参阅LANCASTER和LAI合编EARLY CH’AN IN CHINA AND TIBET (Berkeley,...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造业问题。  智顗首先就这样来说心,视心为一种“幻”或虚幻、幻化不实在的东西。他说:  心如幻焰,但有名字,名之为心。适言其有,不见色质;适言其无,复起虑想。不可以有无思度故,故名心为妙。(1)  即...体、假俗之体和中道之体,便表示已觉悟得解脱了。  附注:  (1)《法华玄义》一上,《大正藏》三三·六八五c。  (2)《法华玄义》四上,《大正藏》三三·七一九b。  (3)《摩诃止观》一下,《大正藏...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