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西藏佛教密宗(4)

    不同的形式保持了其本尊神:1、具有一尊外部神的某些相;2、与他们自身相同,但也与空相同(这就是说同时为相对和绝对的);3、居于他们身上或有时也出自其心中;4、与纯洁智Jnna(智慧)是一个经常出现在...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947699.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晚明佛教发展之层面,如居士佛教之发展、晚明佛教的改革运动等。限于篇幅,本文只处理刺激晚明佛教改革的外缘因素,至于内因及其发展,则待他文再予以探究。 晚明佛教号称为“新佛教”“佛教复兴期”(注1)...), 页1;荒木见悟:《佛教?阳明学》(东京,第三文明社, 1979),页12;Chung-fang Yu,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佛法义理(2)

    二、四圣  1、声闻界  声闻,音译舍罗婆迦,意译作弟子,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的出家弟子。声闻所修行证悟的果位,有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阿罗汉。阿罗汉为小乘的究竟果位。  初果,音译须陀洹,意译预流、逆流,意思为逆生死的瀑流而预入圣者的果位。初果圣者修不净、慈悲、缘起、无我,数息等五停心观,然后观苦、集、灭、道四圣谛,经暖、顶、忍、世第一等四善根位,而以八忍八智了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5347720.html
  • 佛法义理(3)

    二十、不定四。  1、遍行心所五  遍行位,指任何认识作用发生时,所生起的心理活动,又分为五种:作意、触、受、想、思。因为这五种心理活动具有普遍性,遍于一切心、一切地、一切性、一切时,所以叫做“遍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5447721.html
  • 七觉支——菩提道上的七色桥

    解说七觉支如下:(1)念觉支指观当下的身、受、心、法,择一而观。观身分成观呼吸、观姿势、观动作、观语默…观四大非我﹙但五蕴又非四大不可﹚观身体每个部份﹙由发、毛、指甲、齿、皮肤、肉、腱、骨、髓、肾、心...

    张大卿 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547750.html
  • 由尼柯耶论乔达摩成佛之道

    to the path which Gotama followed to become Tathāgata.[1]  The first problem is whether Gotama ...three types of āsavas: 1) kāmāsava, or the defilements connected with desire for the five types of ...

    穆克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047845.html
  • 性缘问题之申论

      释智谕于西莲净苑  一、作法与无作法……………………………………………………………………   1一、作法与无作法  一切诸法,不外作与无作二种形式。作法为用,无作法为体。正确地说,应该是作法是体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847862.html
  • 《借壳指月》之<研究心得>

    流露出独得心法的自信,禅门的不同传承,由此而传说开来。到底谁是主流,谁是旁流,要由禅者及其门下的努力不是专凭宣传,而是凭禅者的自行化他,众望所归而被公认出来;这就是历史的事实。”1  由以上引文可以...。由于初次接触禅法,除了阅读以外,还要消化内容及资料,加上打字速度又是超级慢,虽然只是将指定范围重点整理,但个人真是智慧、眼界增长良多,所以再次感恩慧炬赐给这样的机会给学子们。  。  1 印顺法师...

    释印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7.html
  • 从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

    十四部佛经,启其端倪[1]。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普及,因此,他以故事性的题材,类比性的譬喻,记诵性的偈颂,作为说法的利器。故事性的题材是文学的内涵,类比性的譬喻是文学的技巧,记诵性的偈颂与传统诗歌若合...标竿的主要原因。  (1) 虚空无尽的体会  〈摆渡船上〉:“人在船上,船在人上,水在无尽上/无尽在,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这是以相对论的观点看船与人、水与无尽、无尽与刹那,其实正是对虚空...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达成佛教理想之目的有关的心理论,所以不采用一般的心理论。因此,西方佛教学者称之为“伦理性心理论”(ethical psychology)或“心理性伦理学”(psychological ethics)1...大众四部末宗主张的二心俱起说相同。论中提到此二心俱起说是:“道与烦恼容俱现前,业与异熟有俱时转”。73 因此,此场合的此二心俱起,是指(1)圣者有与无漏道共存之烦恼潜在力的随眠,以及(2)善恶业的表面心...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