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宗之理事观

    演绎所展开的。所以龙树菩萨说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为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38]。  总之,慧文法师,无论是从大智度论或是从中论中所阐述 ...天台宗将此偈解释为说空、假、中三谛,呼为三偈谛。”但未说明是慧文说的。   [38] 中论,观四谛品。   [39] “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吕澄著,天华佛学丛刊二十三,第一七七~一七八。   [40]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rdquo;(实体,padārtha)之中[38]。从这些例子可以知道,“非有”(不存在)往往被印度的某些学派看成是某种意义的“有”(存在)。因此,如果把&...Modal Logic)乙书,页二一三—二一六。   [37] 参见史却巴斯基(F. Th. Stcherbatsky)之【佛教逻辑】册一,页三八七—三八八。   [38]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有生于惑,无生于解,其解若成,其惑方尽”[38]。  所谓国土乃指一切有情之住处,其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众生所居之地如无污秽即为净土;若心除污秽即称为“无”;执著固定之领域则称为“有”。众生因受贪嗔痴...纷纭,莫衷一是;劫浊为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灾祸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38]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下。   [39] 卍续藏一五O册,四O六页左上。   [40] 大正藏卷三八,页...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初中后夜,精勤方便,随顺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梨耶波罗蜜,妄想悉灭,不随声闻涅槃摄受,是禅波罗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恶观察,不堕二边,先身转胜而不可坏,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38]此中,其所...页。   [36] 大正藏一六册五O二下。   [37] 大正藏一六册四八八下。   [38] 大正藏一六册五一二下。   [39]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五中。   [40] 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三达摩章(...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曾指出:(注38)“禅典要密,宜对之有宗。若漏失根源,则枝寻不全”。慧远(三三四--四一六)在“达摩多罗禅经序”中也说:(注39)“心无常规、其变多方。数无定象,待感而应。是故,化行天竺,缄之有匠”。...汤史”,页三○九;忽滑谷文见“禅宗史实考辨”,页五六。(注 38)见“出三藏记集”卷九,“正藏”第五十五卷,页六六中。(注 39) 同上,页六五下。(注 40) “正藏”卷十五,页三○一下。(注 41...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说话,你肯定统一,他否定繁多,你们用这种办法欺骗大家,使人们以为你们说出了不同的话,而其实你们说的是同一回事……”(注38)。 此中,“肯定统一”即一种肯定的形式设定,“否定繁多”即一种...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试论“法住智”思想之开展

    智慧,不可沮坏。复次,菩萨发意,逮三不退转法:勇猛、好施、智慧,遂增益顺从,是故菩萨当知不堕恶法。”37  这恰好与《杂阿含经》所说的:“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38相合,菩萨...正28,779c)。  38 《杂阿含经》“788经”(大正2,204c)。  39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 151。  40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p.151。  41 《大毗婆沙论...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0.html
  • 略探闻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义

    位,轻安光明未遍所依,亦不坚住。  闻慧的成就,会让行者体会少分的身、心轻安。这种宗教经验虽不恒常坚固,但行者会由此而生起对佛法的信心。37依此信心而发起求法的欲乐,可为未来修行的动力。38   五、...必有一层一层的经过,假使不了解就以为证了,成为增上慢人。”  38 瑜伽师是非常重视三藏的听闻。他们认为修行的内容是以三藏为其范围,离此便不是了。所以,在修行之前,是必须数数熏习三藏的内容,以此为行者...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而言乃是指五禅支37(寻、伺、喜、乐、心一境性)非常坚固之时的禅定。换言之,行者未到初禅定之前是称为“近行定”38,已达初禅定者则称为证“安止定”。而此中所谓的“初禅以前的近行定”与《大毗婆沙论》所...38 “譬如乡村等的附近称为近村或近城,正如这样的近于安止或行近于安止,故亦称为近行。”《清净道论》(简体版) p.125。  39 《大毗婆沙论》卷148 (大正27,757a23-25)。  40...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37  论中的“痴行人”更分为二类:无根痴行及钝根痴行。其中“无根痴行人”应如上所说“以言问法,以时闻法,以恭敬法,与师共住令智增长”,不应“教修行处”;而“钝根痴行人”则可学习“念数息”。38  ...分别行处品〉(大正32,412a18~19)。  38 《解脱道论》卷3〈分别行处品〉(大正32,412b8~10)。  39 底本p.114,《清净道论》(简体版)p.103。  40 底本p....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