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dquo;师云:“为尔有个眼见,所以言无不可。如今见时不可说无也。虽然如此,见一切有什么过?一切不可得,有什么声香味触法?”[37]
(4)举“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禅宗语录辑要》55页下—56页上。[42]同上57页下。[36]同上卷中61页上。[37]同上62页下。
[38]同上65页上。
[39]同上...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448842.html
-
中国文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 皮朝纲.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J].四川师大学报(哲社版),1997(3):37-46. [4]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
马奔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048860.html
-
菩萨戒本》〈请戒三〉:
修慈心时,等视众生,犹如己子,修悲心时,不爱己身,济众 生苦(注37)。
以上可见“大地菩萨慈悲力”也是一种“圣位”菩萨的不思议能力。
3.“善知识...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1848963.html
-
品第三十七>,大正藏 卷十 No.279(37)。
(4) 西藏大藏经第二十六卷(藏译北京版P.761[43])
2. 《大哀经》 梵文:Tathagatamahakarunanirdesa...37>,大正藏卷十 No.279(37)。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四卷,大正藏 卷十六 No.672。
唐不空(Amoghavajra)译《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 卷十六 No....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2149096.html
-
今尔从遥远之乌思藏,不畏风吹日晒,不远万里,来到此地,联无比喜悦,特遣人赏礼物,以表联之心意”。(37)是年抵达南京,永乐帝设隆重礼节相迎。在南京期间;释迦益希经常陪同皇帝,位在群臣之上;遵照圣旨,...第420页。 (34) 主要讲把一曼荼罗和异曼荼罗分别作为四段修行的方法。 (35) 根据宗喀巴讲授整理。 (36)《道次师承传》,第390页。 (37)《大慈法王传》,周润年译,第3页。参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2549105.html
-
产生以图像化形式表现其经典内容的变相。[37] 而且〔宋〕郭若虚批评当时的道画将「金童玉女」、「神仙星官」中的「妇人形象」「贵其姱丽之容,是取悦于众,不达画之理趣」。[38] 〔宋〕米芾对当时著名道画家...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449138.html
-
多宝像刻在最上端,那象征着《法华经》思想的弘传。《法华经》,被喻为经王,是世尊五十年说法的至极教理,是世尊五时说法的第五时,含义深远,精华所在。[37] 其所强调的是一佛乘,所谓「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 [36] 参考陈清香,〈敦煌画中的维摩经变〉,《第二届敦煌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1年6月)。 [37] 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549139.html
-
。相关文献请参阅杜正民,〈如来藏学研究小史 -- 如 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佛教图书馆馆讯》 ,第 12 期,1997,页 37。 ... 正言顺的成为研究的课题,不是早期的仅以《宝性论》 为主的研究而已。 37 此书他根据布敦 (Bu ston rin chen grub 1290-...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5949170.html
-
得以在“临终”时“敛念(有“定”的效果)得生”乃至能“见弥陀佛”。此外大师在《五方便念佛门》中,提出五种念佛方便门37 ,亦皆以“念佛三昧”为名,可知专念使成三昧,当是天台念佛观中,能够“确定往生”的...大师撰《大正》卷47页1。 ?《观无量寿经疏》一卷 隋?智者大师说《大正》卷37页186。 ?《净土十疑论》一卷 隋?智者大师说《大正》卷47页77。 ?《五方便念佛门》一卷 隋?智者大师撰《大正...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0.html
-
有著本质上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参禅与念佛必须一前一后,不能同时的原因36
悟开甚至以为,在念佛时,觑个(念佛者)是谁,乃至自问阿那个是本性弥陀这类的禅净双修法门37,并不是佛说净业真旨,甚至还可能...)佛日石雨方禅师传;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549,上
34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802,下
35 同前书
36 以上详见:前书
37 这都是下文所要讨论的参究念佛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