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字……发弘誓愿,我当度脱,无量众生。弥勒出世,说是摩诃,般若经典。’”[44] 2. 誓愿文:慧思发了十九大誓愿,如果他得了佛果,而做不到以下这些就“不取妙觉”[45]。 (1)卫护 “一切十方...大藏经九十二册,七八六页,下。 [41] 同前,七八七页,上。 [42] 同前,上、中。 [43] 同前,下。 [44] 同前,七八八页,上。 [45] 同前,七八九~七九O页。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净土。复因菩萨大慈大悲启引众生调伏心性,同跻佛土,故道生注维摩诘经谓: “若不调伏,无七珍土矣”[45]。 由此推知,众生之调伏心性,首在使娑婆世界不沾污浊,化秽为净,而成为人间乐土。 然而,不...一戒净,二心净,三见净,四度疑净,五道非道知见净,六行知见净,七断知见净”(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九四上)。 [45]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下。 [46] 卍续藏一五O册,四一O页左下—右上。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类似的说法,其云: “一切如来不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45]位实际者,乃处如如之相之本然也,不另立道场而著相以修之行也,此与“真心是道场”、“一切行住坐卧常真”的说法有何差别呢?总之...七二八上。 [45] 大正藏八册七二七下。 [46] 大正藏八册七四九上。 [47] 大正藏八册七五二上。 [48] 卍续藏一一O册四一五b上。 [49] 卍续藏一一O册四一五b上。 ...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内容相当庞杂:(注45)初四十三偈是究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 其中五门是婆须密、僧伽罗义、沤波崛、 僧伽斯那、勒比丘、马鸣、罗陀禅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 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 “出三藏记集”卷九,页六五上。(注 42) “汤史”,页三○○,三○八。(注 43) “源流”,页七五--七六。(注 44) “禅宗史实考辨”,页五四。(注 45) 见“出三藏记集”卷九,页六五上...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完美无疵的论证(注45),但是它们都是超验的使用,这种使用的结果必然带来思想的冲突。是以龙树在“观因果品”中,对主张“必然”有因果律存在的常见者要广破他,如:“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和合中已有,何须...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子,但从前进的方向而言,他必定会到达目的地。由此看来,闻慧在修行的过程上,有著指标的作用,为行者提供明确的指引。45 六、 结论 在重视口传的印度佛教,语言可说是极为重要的媒介。佛法的宏传,法义...,第四次再版,1995年,p.475~476。 45 任何宗教的修行者,都有深浅、邪正不等的宗教经验。这些经验是否正确,是否能解脱生死,并不一定。可是,对于经验者而言,是如此的真实。即使是错误,也...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45所谓色界应该是指色界禅定的初禅以上,怎么会含盖了未至定呢? 倘若为了避免此中的矛盾,也唯有评定《大毗婆沙论》对“未至定”的定位是判摄于三界的色界之中的。 笔者认为这样的主张是可以立足的,主要是...42 (大正27,218a27-29)。 45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27,31a14-17)。 46 《大毗婆沙论》卷95 (大正27,490b1-3)。 47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现起 足处 贪45 把持所缘 黏著 不施舍 于结缚法认 为有乐味 嗔46 激怒 怒涨、燃烧 嗔怒 嗔害的事物 痴47 心的暗冥、无智 不通晓所 缘的自性 暗冥 ...无惭、无愧、痴、疑、掉举、作意。‘舍俱掉举相应’的痴根心则有十二行(除疑)。此二类不善心皆不舍‘贪’及‘嗔’心所。”底本p.471,《清净道论》(简体版)p.435。 45 底本p.468,《清净...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也未曾现证任何一谛),不过,对四谛的深入观察已下了一番的努力,当到达了行舍智的阶段,再把所观境收缩集中在一灭谛上──以灭为所缘,45最后,一旦道智生起,就能于同一刹那圆满现观四谛(这即是智见清净的阶...之慧学。当中,“法住智”于度疑清净时就已建立,道智则是于智见清净时生起。关于此慧学,《清净道论》以十六观智来说明。 45 《清净道论》〈说行道智见清净品〉(简体版) p.614~615。 46 《...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贤几乎都采取同样的立场来作解释。45对此,笔者认为这应当是阿毗达磨学风所致,也就是偏重于分别法相,著重在佛法的系统化和理论化。46 三、约认识上说:前面已谈及有关涅槃在体性上有、无的问题;接著,从...Carpenter, P.T.S., London, 1966, pp.91ff.;《汉译南传大藏经》第7册,页43~45。 30 " ...tesaM sudam AyasmA MahA-...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