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面的技術性,是特別就佛教的空義而言。他也提到中觀學強調空即是無自性一點。( E.Conze, buddhist Wisdom Books. pp.80-81 ) 。 [17] 『大正』...
吳汝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441094.html
-
不取相,亦不壞相。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諸法自相空故。』[80] 『大品般若經』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的「自相」(自體)都是空的,因此沒有真實的本質;既然沒有真實的本質,也就一方面不可執著(不...一六註所引文獻,頁四一。 [78] 『迴諍論』,「釋上分」第四;引見『大正藏』卷三二,頁二二上。 [79] 譯自註釋一六所引文獻,頁四一。 [80]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一七,「深奧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641096.html
-
成正觉时, 思惟缘起道理,从而悟得解脱苦恼之道 ( 《大正藏》卷 2,页 79 下 -80 中 )。(注5)例如《杂阿含经》第 296 经,把「此有故彼有,此无 故彼无」这因果依待法则称为「因缘法...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141210.html
-
"确。"[80] 像这样用一个字来接机,学人对于禅师的垂接肯定会猝不及思的,这样做便可以使学人的心思情识立即杜绝,当下回光返照,清除自家心中疑团,彻见自己的本性。自然,这种施教的作略,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5] 见中华书局1984年版《五灯会元》第二册373页。 [80] 见宋智昭《人天眼目》卷三,见《禅宗语录辑要》882页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4141336.html
-
。 79、“或保重而生法爱”。执着于所解佛法或所见心性而生起法爱,成为障碍。 80、“或轻慢而毁佛因”。轻慢佛性,毁坏成佛的正因。 81、“或进求而乖本心”。以有所得心进求殊胜,违背自然之...
程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2741465.html
-
] 值得指出的是,前引《五代史补》说“(德韶)大为钱塘钱镠所礼,谓之国师。”可能有误,钱镠长德韶41岁,80岁辞世。德韶18岁受戒,此时钱镠已有59岁,后唐庄宗同光年(923——926年)中,德韶..., p80b。 [25]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 [26]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 [27]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 [28]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 [29]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 ...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3341472.html
-
79 每日 焚香供養 普為一切法界眾生晝夜六時、一心焚香,皈命天王,別置道場,盡形供養,承菩薩威光,安然履道。 80 每日 持咒 普為一切法界眾生晝夜六時,念天王心真言。 ... 延壽的著作還有一部分,其中見諸《續藏經》的,尚有《三支比量義鈔》一卷、《受菩薩戒法》一卷、《心賦注》四卷、《觀心玄樞》一卷、《三時繫念佛事》一卷、《三時繫念儀範》一卷[80]等。這些著作雖然從...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841500.html
-
万行增修,令其莹彻”。[80]这就是说,心性的顿悟与具体的修行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互相促成。因此他十分强调万善同归,禅净双修的必要性。在《万善同归集》中,他以“圆修十义”详加说明,十义是:理事无阂、权实...上,《大正藏》第48册,第960页上。 [80] 《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册,第958页下。 [81] 《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册,958中。 [82] 《万善同归集》卷...
法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341506.html
-
盗贩法。”[54]元祐三年,规定“擅乘船由海入界河及往高丽、新罗、登莱州境者,罪以徒,往北界者加等。”[55]到了(绍兴)二年(1132),明州定海县入高丽者约有80人。[56] 四 宋朝与高丽...
(中国)黄夏年 (韩国)朴永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741525.html
-
(清献)、释参寥等名公大德的过往交游,诗歌唱和,更使得这里从默默无闻的荒山僻岭,成为名闻杭州、流芳千古的名胜佳处。元佑五年(1090)初,辩才80大寿,“道俗相庆,施千袈裟,饭千僧,七日而罢。”元祐六...
鲍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84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