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東初老人簡譜(2)

    理想。然而历史的形式以至内涵,   p. 33  均为后人所书;历史虽造就了我们,我们亦可针对历史的意义给予再造,以为将来的历史开拓新的机运。此一思想的实践,便使他完成了三部佛教历史钜作。  是年,完成...迁台的贡献”。   [33] 《人生》vol. 3, no.1, p. 6。   [34] 《人生》vol. 2, no.2, p. 6。   [35] 《人生》vol. 3, no.1, p. 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444711.html
  • 東初老人有關「佛教與中國文化」之撰述析論

    道輪迴的說法, p. 64取其中的「地獄」與「人間」相對,而有人死歸於地獄的想法。[33]藥師寶卷中「自從靈山散離佛祖,至如今嬰兒見娘,證無生再不輪轉,續長生永證金剛咦!」和「完生龍華三會,……八十...於民國27年由大陸的商務書局出版,其中第十六為「寶卷」,除討論佛教的寶卷之外,也討論神道的寶卷及介紹民間故事的寶卷。參見《中國俗文學史》(下),同注30,頁306-347。 [33] 參見呂理政:...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544712.html
  • 宗义宝鬘(1)

     33.无著著《大乘阿昆达磨集论》、大正藏,册三一。  34.无著著《究竟一乘宝性论》,大正藏,册三——。  35.君庇亟美撰,『陈那以後之量论』 (《中国佛教史论》,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544837.html
  •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

    菩提愿的相互增上依持下,对于自身的苦乐亳无顾虑,利他之事全不厌舍,圆满一切福智资粮。[33]  六、菩萨大悲心的实践  菩萨欲成就佛道所实践的修持行法,主要在“六度”与“四摄”[34],其它尚有共二乘...] 《华严经》卷五十三?大正十,282a  [32] 《瑜伽师地论》卷四四?大正三十,536c  [33]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p.210,211; 附录〈广论释要〉p.602。台北,福智之声出 ...

    张旭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3.html
  • “念佛三昧”行法初探

    种见缠及诸烦恼,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观像法”[33]还不只顺观与逆观,在《观海经》〈观相品〉中,更详列了每一相如何观想的次第(如来顶相、额广平正相、眉相、白毫相…)。这可见法无定法,随众生习性不同而因...佛学研究所论丛》(一)  31、心宏法师“《般舟三昧经》的研究”,中华佛研所毕业论文,民87。  32、慧命法师“《阿含经》之“六随念”初探”,中华佛研所毕业论文,民83。  33、 赖鹏举〈西北印...

    释果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7.html
  • 试论《大智度论》中菩萨般若与声闻般若

    缘故[33]。但基于二乘缺乏悲愿与疾证涅槃,而说般若波罗蜜“但属菩萨”,还不能明确地作为菩萨般若波罗蜜胜过二乘的直接理由,因为在《智论》中提到菩萨不共二乘之处不少,若从三乘圣者的发心、修道乃至证位的...法空,比起菩萨的空慧到底还是有量的。  [33] 《智论》卷43(大正25. 371a7):“是谁般若波罗蜜者,第一义中无知者、见者、得者,一切法无我无我所相,诸法但空,因缘和合相续生;若尔,般若...

    释印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0.html
  • 回向之初探

    27~b18)  所以,平时除了积极修善,累积一切福德资粮之外,发愿回向于善趣也是相当重要。这犹如《杂阿含经》卷33(大正2,237b28~29)中,佛告摩诃男说:“莫恐莫怖,命终之后不生恶趣终亦无恶,...

    释印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445082.html
  • 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

    適應。[33] 印順所謂探索「彼此關聯的因果性」,乃是貼緊文獻證據來分疏義理方面的問題,釐清佛學思想在流變過程中的發展脈絡; ── 返觀牟宗三的治學模式,與印順的觀點並不相同 ── 基本上,牟宗三是為...上的共犯結構。至於牟氏的論證,則經常為了遷就哲學上的理由,可以暫時忽略文獻考察的結果。 [33] 見註 1 所引書,p.229。 [34] 此點稍後再論,亦可參見註 15。 [35] 〈新...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445107.html
  • 欧美学界中观哲学诠释史略

    (Lamotte),蒲山的弟子,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观学反思〉(1932-33)一文才足以代表蒲山的真正立场,主张中观学派是从二谛论说明事物不存在于胜义谛而存在于世俗谛;换言之,于胜义谛事物是无而...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5045120.html
  • 弥陀净土信仰对汉儒内心世界的影响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33)。 又第九观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594、b。(31) 唐法藏《华严游心法界记》(大正45、646、b)。(32) 大正12、265、c。(33) 大正12、343、a。(34) 大正12、343、b、c。(35) 《综理众经目录》...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534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