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美术研究之回顾与省思

    初步探索〉、(注 32) 〈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注 33) 〈元代杭州的藏传密教及其有关遗□〉 ( 注 34) 等论文, 在中国佛教石窟的研究上都有指导性的意义。 宿白先生...pp. 5-41, 157 -199, 259-306; Vol.        33 (1971) ,pp. 75-142.    (注14) Donald F. McCallum, "...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0445156.html
  • 般若波羅蜜初探-以《大智度論》為主

    有多義,如《瑜伽師地論》卷77云:  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缽舍那。[33]  「觀」具多義,除尋伺、伺察、觀察、觀照、分別、抉擇、簡擇、忍、樂、...

    釋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1845193.html
  • 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

    --如名稱所示,此觀音有十一面。其 安排方法因人而異,最普遍的為三個行列各有三面,其第四 行與第五行各有一面,或是在主要的頭面上有三個行列共十 面。(註33)...註 33)﹕故宮文物月刊,二九頁。 (註 34)﹕同上,三二頁。 (註 35)﹕同上,三二~三三頁。 79頁 ...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3.html
  • 宗密傳法世系的再檢討

    )(註33)。宗密沒有「攀龍附鳳」的必要 ,更不會到那些與他熟識而又熟 頁51 知禪宗歷史諸人的面前,去冒險「人身錯認」。 宗密在「...欄。 (註 32)﹕見本文前註第一八。 (註 33)﹕見裴著「筠州黃蘗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序」,「大 正新修大藏...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4.html
  • 北朝佛教社区共同体的法华邑义组织与活动-- 以東魏〈李氏合邑造像碑〉為例

    32 中 -33 下。 173 頁 手頌文 〉顯示以「 都邑金像義井主長樂太守李次 」為首, 「都唯那大像...

    顏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945305.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1)

    有缘无智”,自然会认为:梦、水、镜影像,谷响等,都非实有,[33]乃至唱说“能系结是实,所系事是假,补特伽罗亦是假”(大正27.288中);同理,有部以为“一切智皆缘有境”,自然会主张“所系事是实,能...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1.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2)

    微尘,是眼、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大正27.702上)  [32] 参考《性空学探源》,pp.140-151,180。  [33] 1.何以梦非实有?譬喻师说:“梦中自见饮食饱满,诸根充悦,觉已饥渴...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2.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1)

    ,名为圣者,也许“见灭得道”说更合于(契)经义呢![33]  在《大毗婆沙论》记载有“见灭得道”思想的,还有分别论者(Vibhajyavadin)。有关分别论者提倡“若于苦谛能无有疑惑,于其他三谛亦无...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4.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2)

    南传》22〈增支部〉四“七集”(p272~274)的版本,故可确定其应该是有部自宗传诵的《增一阿含经》。  [33]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p.44。  [34] 《杂阿含经》卷21“567经”(大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
  • 印顺导师赞叹的菩萨精神

    。[33]  二、更有阿弥陀等诸佛,亦应恭敬礼拜、称其名号。…又亦应念毗婆尸佛、尸弃佛、毗首婆伏佛、拘楼珊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及未来世弥勒佛,皆应忆念、礼拜,以偈称赞。[34]  ...并非同一人。有关此问题,参见印顺导师《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东宗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1993年5月增订本,p.21~33。  [8] 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126。  [9] ...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