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5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1)

    ”。[43]  由于宝华山在软体和硬体上都达到一定的水准,一时四方缁素,都称他是古风再行于世,道宣律祖乘愿再来。[44]  见月的同辈戒显,[45]  曾作诗赞扬见月为中流砥柱,再树律幢,其赞语可谓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7.html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2)

    页79。  [42] 见《宝华山志》卷3〈建置〉,页116。  [43] 见《宝华山志》卷14,页605。  [44] 参《宝华山志》卷7,李模〈见月大师塔铭〉,页300~301。  [45] 戒显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8.html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1)

    的文字。二、说两种悟入方便:“藉心破心”,如“我不会佛法”、 [43]  “不得、不知”; [44]  与“即物悟入”,如借“碌砖”、“木头”以指示法性。 [45]  这两个重点,在《祖》集那里,已经...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49.html
  • 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

    相关,求救各种天灾人祸、求治各式各样的疾病、求子、求寻回失物、求遮雨、甚至求中爱国奖券……等。若是如此,便与一般求神问事的民间信仰无别了[45],为避免这种观念衍生,有心之士便不断地提醒着,例如星云法师...桂冠出版社),<绪论>,页62。  [44] 参见《佛光大辞典》(台北,佛光出版社),页5453。  [45] 李亦园批评中国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质,  [46] 林慈超,前揭书,页2。  [47]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051982.html
  • 儒佛之际与宋初性无善恶说

    268,266,267,269,268,269.  [14] 石峻等编.辅教编上?原教,镡津文集,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3卷第1册)[M].257,254.  [15] 志磐.佛教统纪(卷45),大正藏...

    向世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452017.html
  • 变文研究述评二题——敦煌变文研究回顾与思考之一

    . [43] 文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44] 文刊《敦煌学辑刊》1985年第2期。 [45] 见《敦煌文学概论》第249—252页,甘肃人民出版社...形式而嬗变产生的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新型说唱文学形式。[45] 笔者这一看法,从杨义《中国叙事说》一书中,找到了新的理论根据。他在论述中西叙事比较时说: 中西文化存在着许多可以沟通之处,或者说...

    张鸿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152057.html
  •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

    者又如何去静止呢?如此,运动者不静止,非运动者亦不能静止,运动的概念、时、空皆无静止,但它们又与静止密切相关,互为因缘。故论云:“去未去无住,去时亦无住。所有行止法,皆同于去义。”[45]这里是融通...之五册,台湾正闻出版社,民国81年,页82。  [18]《大正藏》1858,册45,页151上。  [19]《大正藏》1564,册30,页1中。在《顺中论》中,八不偈被译为“不灭亦不生,不断亦不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452254.html
  • 智顗的二谛思想

    ;的错误见解。像这样两种世间、两种真理的说法,对于智顗这种强调绝对、唯一或圆融的大乘一元论者来说,显然无法接受。《法华玄义》中,三谛和一谛的说法,   页45   为的就是要弥补二谛、二世间所可能...ldquo;中国化”的必然结   67页   果。盐入良道即曾指出: 注44智顗透过《中论?观四谛品》中“三谛偈” 注45的理解,把印度中观学派的“空&...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2.html
  •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 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

    nihsvabhava),引此以作为融会如来藏学的理论根据。注45  因此,在印顺的研究当中,“三种佛性三因说”是依照《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堪任性持”、“行加行持”和“大菩提持”的菩萨“三持”而“改写”的。依笔者所见,...,收于《国际佛学研究》,台北,1991。   注45同注25,页209。   注46《不增不减经》,大正藏第十六卷,页467中,“复次,舍利弗,如我上说。众生界中亦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何谓三法...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净土决疑论─宋代弥陀净土的信仰与辩议

    安息清凉,出离尘劳,便至不退,不历长劫,  118页   即得无生者,当学是法…. 注45   遵式既认为弥陀净土是大乘诸经、十方诸佛称美之教,人人都可以得获往生安养之极乐宝地,当然反对那些视其为小乘...作〈往生净土忏愿仪序〉   注45同上,页225中~下。按:此文亦收入明智旭的《净土十要》,文字略有增损,大致内容无异。   注46见《乐邦文类》页225下,〈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序〉。按:《净土十要...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35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