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提道次第广论》探源

    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彼是上士夫。”(16)这里所说的三士之相,是《广论》所依准的,《广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更详尽、更具体的阐释,而建立道次第。由显入密的次第,《菩萨提道炬论》中云:“由圣教正...重印。  (13)最胜子等讲菩萨造,玄奘三藏译,收于大正藏卷30。  (14)陈玉蛟:《现观庄严论初探》,1992年老体弱月,台胞东初出版社P35。  (15)《现观庄严论初探》,P43。  (16)《...

    如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5739494.html
  • 《菩提道次第言广论》探源

    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彼是上士夫。”(16)这里所说的三士之相,是《广论》所依准的,《广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更详尽、更具体的阐释,而建立道次第。由显入密的次第,《菩萨提道炬论》中云:“由圣教正...重印。  (13)最胜子等讲菩萨造,玄奘三藏译,收于大正藏卷30。  (14)陈玉蛟:《现观庄严论初探》,1992年老体弱月,台胞东初出版社P35。  (15)《现观庄严论初探》,P43。  (16)《...

    如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1539818.html
  • 浅谈“一心不乱”

     若理一心亦非他法,但将阿弥陀佛四字做个话头,二六时中直下提撕。16  明朝《禅关策进》里说:  只此一心不乱四字,参禅之事毕矣。17  总之,“一心不乱”的意义的这种转变,是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出现变化...,正闻出版社   16 大正藏《诸宗部T47》p.296.2)  17 大正藏《诸宗部T48》p.1107.1  18 大正藏《经疏部T37》p.365.1  19 《净土与禅》112页,印顺著,正闻...

    释来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2639833.html
  • 竺道生的“理”

    圣人之作易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16]及“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17]这里,“理”不仅有规律、道理之义,“理”与“性...三十七,第377页.  [15]《四部备要》第一册《周易系辞上第七》.第53页.中华书局,1989.  [16]《四部备要》第一册《周易说卦第九》.第61页.中华书局,1989.  [17]《四部备要...

    释德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4439859.html
  •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15〕这三点的实质,用印光大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16〕临终时一定要这样做,而且,也...middot;卷三·序》第1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14〕《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论》第8~9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15〕〔16〕《印光法师文钞续编...

    恒毓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4740004.html
  • 起信与唯识(上)

    ”[15]。世亲菩萨将此二释为“自性真如”与“离垢真如”;又进一步将自性真如释为如来藏[16];复由“自性真如”离垢即是“离垢真如”,可知离垢真如就是离垢“如来藏”。《成唯识论》卷十有“本来清净自性...是法真理,故名法性。……”《成唯识论》卷九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异。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15]无著:《摄大乘论本》,玄奘译,《大正藏》卷31。   [16]...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140044.html
  • 现存上座部佛教

    观禅;帕邦塔寺在开始阶段修行身随念不净观的初禅然后修行内观禅;阿姜查传统的道场则比较重视生活中的体悟和阿那波那禅的修行(注16)。但最终归结都是一个------内观禅。彼此之间的区别只是入手方法的不同。...编译群译)   注16:参见《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内观基础》之“缅甸内观禅修道场简介”(中国台湾嘉义新雨图书馆,佛教内部资料)   注17:同注7著作,第261页。   注18:同注2著作,第14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740107.html
  • 茅篷札记

    .胜造七级浮屠  12.放生  13.一念净心是道场  14.匡正时弊  15.放逸  16.一念  19.日增日损  20.戒定慧  21.版权所有  22.论传戒  23.菩萨大戒,岂可随便  ...遵守勿逾。(济集四页)  15.放逸  少年必当老,诸欲犹如梦。是故有智者,不应乐放逸。(正法念处经)  16.一念  修行无巧法,只要生死切  谛观百年身,露电同生灭  千古大圣贤,皆从一念决  一...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340213.html
  • 云栖本师行略

    ,驰猎于声利之场,而恬然不以为异者。良由不谙毗尼,甘自弃于佛海边外也。所谓袈裟底下,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斯时也,即欲闻三聚(15)、四分(16)之名,终不可得。虽千佛兴慈,莫能救拔,可胜悼哉!师于是删...常指末法时代。  (15) 三聚:三聚净戒之略称,属于大乘戒法,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16) 四分:即《四分律》,出家僧众所尊奉的戒律典籍。  (17) 三衣:亦称袈裟。按戒律规定,...

    释广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0240479.html
  • 佛教的伦理价值

    这个无上正觉有得到过的,如释迦;第四重是相信人人都可以得到”。(注:弘悯编《太虚大师佛学精品》第16页,第22—23页,安徽文艺出版社。)因此,佛教伦理导向的不是虚无、愚昧与盲从,而是对客观真理对智慧的...功德无碍自由。(注:弘悯编《太虚大师佛学精品》第16页,第22—23页,安徽文艺出版社。)这三种自由是佛之完满自由的三方面,反映了佛教所理解的自由是一种与宇宙圆融一体的,从认识到行为的绝对无碍。  佛教...

    李远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94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