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7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Naagaarjunas arguments

    perception (VV 67), or to seeing that the world does not vanish or remain immutably (R 1.63) -- or that... (23.24, VV 67), or attained (24.39). A person with demerit would never be able to remove this ...

    Richard Hubert Jones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74172741.html
  • 须弥山石窟概述

    皇帝(文帝和炀帝)皆尊重佛法,于是,建寺造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须弥山石窟也不例外,自周武帝灭佛停凿以来,再度兴起。  须弥山隋代洞窟中有两个中心柱窟,即67窟与70窟。僧禅窟附凿在中心柱窟侧旁。中心...处是佛像头部较大,上身略长,有比例不够协调的感觉。  隋代的两个中心柱窟,第67窟保存较好。窟内雕仿木结构框架。窟内北壁中间开一帐形龛,龛楣雕有莲瓣和三角垂饰纹带,下为帷帐,两侧垂挂流苏一串,龛内雕一...

    陈悦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1385691.html
  • 永明延寿禅修思想境界的诗证

    豪贵的多欢,终究还是愁更多。而这些都是可悲的“负气争权”导致的,即使是享尽“金貂繡毂”的宝贵又如何呢?请看下面:   数朝兴废狂风过,千载荣枯掣电飞。(67首)   雄雄负气争权路,岌岌新墳占野坡。(...会令人清醒抉别。   其次,永明延寿从对现实人生的反思中,已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并坚定不移,那就是道。   早向权门思息意,莫于尘世自沈机。   最要身安成大道,免教他后始知非。(67首)   休夸...

    吴 正 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4841486.html
  • 《大智度论》中的蜫勒与毗昙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Vol.5,2002,pp67-85。  [40] 缅甸上座部将其归入杂部(Khuddakanikqya)。  [41] ...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Vol.5,2002,pp67-85。)[39]。这两部论书是上座部佛教对巴利三藏的解释,在上座部系统中,被当成藏外典籍处理(注:缅甸...

    萨尔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642307.html
  •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五)

    圣教量,并说:  “即由此教,理亦显现。所以者何?于定心中随所观见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由此道理,菩萨于一切识中,应可比知皆唯有识,无有境界。”[67]  世亲和无性的《摄论释》...,《大正藏》册16,页698上—中  [67]《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册31,页138中  [68] 韩清净《〈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略释》上篇,页94—95,(香港)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944129.html
  • 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2)

    20] 《中论》卷4?大正30,p.33a。  [21] 《杂阿含经》卷15?大正2,p.97b。  [22] 《大智度论》卷67?大正25,p.529b。(卷79?p.620a),(卷百?p.756a...大智度论》卷28?大正25,p.264a。  [67] 《大智度论》卷46?大正25,p.394c。  [68]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93c。  [69](1)厚观法师《大智度论》--...

    释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946996.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5)

     五画  龙树 56、79、119  龙湫周泽 560  世友 66、67  世亲 120、136  世隆 349  世宗 536  正心 539  正觉 486  正勤王 121、137  玉休通琇 519  平城天皇 388  石勒 159  石虎 159  石磷 529  石崇 156  石霜庆诸 373  东方师 66、67  东山湛照 561  可翁 563  末士摩 48  末阐提 ...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547054.html
  • 《中观庄严论》评介

    丁一又分作三部分:戊一、认识二谛之理(第1颂至第66颂);戊二、断诤(第67颂至第82颂);戊三、如是了解之利益(第83颂至第90颂)。  戊一又分作两部分:己一、讲解胜义无实之理(第1颂至第62颂)...如是存在表相之下是没有真实所依的。  此后在戊二讲述断诤时,先以第67、68颂分别从如是安立方式既“能摧敌宗”又“于自宗无任何相违”两方面概述了这种安立方式无过失的道理,再从第69至82颂之间“广说其...

    罗劲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452455.html
  • 《金刚经》之无住本

    55  第二章 《金刚经》的梦幻诗学 67  第一节、 梦幻诗学 67  第二节、 形下世界与形上世界的对立. 73  第三节、 说诸相非相,是名诸相 75  第四节、 人类的言语事件 79  第五节、...

    林紫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655105.html
  •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受到儒教思想的规定”[67],更不用说汉人理解律的注疏了,所以其中已经搀和了大乘的约束观念,甚至是儒家的东西。不过这主体还是小乘律部的,是在早期戒律基础上阐发改造的。当然上述所谓的特点也是指其主要倾向...[67] 中村元《儒教思想对佛典汉译带来的影响》,载《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二期。  [68] 圣严《戒律学纲要》第一章,第53页。  [69] 请分别参见拙文《论佛教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