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且如《宣验记》、《冥祥记》等多有辑佚(见鲁迅《古小说钩沉》)。而最重要者为通撰僧传,此不以时地性质为限者也。一则附之它书……一则叙列历代诸僧,另立专书,所摄至广,因至重要。[26] 第一类附之它...何所纪? 他又说: 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30] 这里除了阐明写作方法和取材标准外,更...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1065630.html
-
然则喻礼于人,欲舍此而何谓? 【龙按:以上据“全文”,卷七六九,页三五九七,王荣文 所有者校订。】 (26)(六箴)一、心箴 大化之精,孕之曰人。大统之灵,形之曰心。心由是君,身由是臣。中既龃龉...之一眄! 【龙按:以上据“全文”,卷九五六,页四四五八,上官逊 文所有者校订。】 (30)白云无心赋 以山川出云天实为之为韵 触石起于肤寸,散远天以迤逦。既输困而合道,澹摇曳以无为。缀广莫以...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3365922.html
-
反而不自在,修学佛道,觉知自在的真如之境,自然就十分自在了;领悟如来之所以为如来的威德,思考著怎样才能臻如是而来的真实之境,虽然不是如来,却因此像如来一般。 26 即色即空,观慈悲相,吾无隐尔; ...无边超苦海; 众生有愿渡慈航。 这是台北市景美观音阁联。 佛法的功德无边无际,可使人超离苦海;众生有愿心就有愿力,渡脱之道是藉著观音佛祖慈航的牵引。 30 佛法无边传祖道; 观空有色听世音...
邱素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2965968.html
-
实践现象学”讨论佛教慈悲观的修法则更多偏重前文所述“禅观”三类功能中的第三类,即“转识成智”一类[26]。但本节的目的却是借助现象学的“方法概念”(Methodenbegriff)[27],在态度及...失去距离[30],唯察受、想、行等的刹那生灭成败相续相,把心智定在接收(receptive)而非反应(reactive)状态中,借助观察觉受的出现,理解其缘起,从而摆脱半强迫的模式化惯性身心反应及隐藏...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565973.html
-
内省与公共、返祖与成熟、循环时态与线性时态、感受与理智、出世与入世等[25]。诚如理查德?琼指出,这遂使“理性与神秘主义”的优劣对比由古今之异伸延为东西方之别[26]。 然而让慕瀚谛等印裔学人最感不安...上佛教历来都把二者清楚区别[30]。单纯“止”与“定”本身纯属调养身心的中性(neutral)技术,不直接具重大教理意涵,因此佛教的修止或定境与外道或世俗禅法差异不大,更非关键[31]。由于本文不是对...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佛教东传时,中国文化已高度成熟,所以来华僧众们必须因地制宜,从译介经论人手,让中国人首先认识佛教。如安世高来华后,定居洛阳20余年,皓首“译”经,心无旁骛,先后译介经论35种41卷(现存22种,26...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译家”。其中罗什居长安12年,边译边讲,先后译介经论35部30赊卷。真谛虽频遭战乱,居无安身,然稍得立足,即着手译经,所译经论64部278卷,并撰疏释之。玄奘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2766140.html
-
字,则百姓不生疑惧,地方官亦不敢株连。”[26]嘉庆反复告诫对一般徒众“其从前陷贼之罪,概置勿问,官军等不得妄戮一人,地方官亦不得妄拿追问”。[27]嘉庆坚持教“匪”分治,是为了迅速平定暴乱后,再对...至于贼不止。”[30] 其次,对“尚未滋事”或传徒不广的案犯不再实行家属缘坐的制度。嘉庆元年(1796)六月制订的“邪教大逆缘坐之法” 规定:“现在湖北邪教,乃公然造反重案。该匪等纠集多人,肆行劫掠...
郑永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4166157.html
-
后来则将那些数据编 纂为传灯录。其故在于他们受到南宋时代中国社会的特色-- --朋党对立的影响。(注25)虽然如此,却也可能受到南北朝 正闰论(注26)的微妙影响。此种根据姑且不谈。但禅宗之分 ...,有较多时间来读书。(注29)但禅僧中也有因科举失败才 皈依佛门,在禅林求发展的,如﹕晦机元照、竺仙梵僊等人 就是对仕宦死心方纔遁入空门的。(注30) 中国禅林既深受士大夫的影响,则那些士大夫...
郑梁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666182.html
-
认为诗禅所以能融合是因为:一、时代背景提供融合的机会。二、禅祖师以诗寓禅形成风气。三、禅宗基於民族习於简易的特性,故以诗寓禅。四、绕路说禅的需要,故以诗寓禅。(注26)
以上诸说各有所重,综合...显见唐诗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的新发展。
袁行霈〈诗与禅〉一文认为:“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注30)然而由上所述,诗之象徵性有助示禅...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266321.html
-
大珠禅师猛然间有些不敢相认,马祖好个“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刹那间荡尽了慧海禅师这颗大珠身上的最后一点尘根,令他豁然见到了自己本有的“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 [26]的大珠。一颗大珠从此诞生,剩下的...机缘并未成熟,但马祖就是如此厉害,他就像一个手持神箭、智慧无伦的猎户[30],仅仅凭几句平淡无奇的家常话就将佛法慈悲的乳汁灌进了石巩的八识心田中(这就是无上灌顶),令其“旷劫无明烦恼”刹那熄灭殆尽——...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396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