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49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81:8,1994.   Dorothy C.Wang, Maitreya Buddha Statu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Orientations, Vol.32:2, Feb.2001.   Dorothy C.Wang,The Maitreya Faith and Henan Steles, chapter six of ...

    王惠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369910.html
  • 菩提心影:杂俎篇(一)

    》(或《佛学A B C丛书》》,其编法仿世界书局出版之A B C丛书一样;每一本分章分节,用科学方法及通俗文描写,将各种佛经、佛论、撷其精华,举其大纲,以介绍中学以上的程度学者作参考用。此其二。  ...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5670424.html
  • 菩提心影:法教篇(二)

    执个体为我。  b.边见——边见者,断常二见。  c.邪见——邪见者,拨无因果。  d.见取见——见取见,谓于种种邪见中,执一种为最胜故。  e.戒取见——戒取见者,迷执一种邪外之戒律,可生天等,又如...故.  ①无惭——无惭者,任意行恶,不顾自己人格,痴所摄。  ②无愧——无愧者,任意行恶,不怕旁人讥嫌,痴所摄。  C.大随八——大随者,通不善,无记,遍于一切染心故名。  ①掉举——掉举者,令心浮躁...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870436.html
  • 佛教的生态主张初探

    C)环境保护优于经济成长,从佛教的生态伦理观与保育  思想的立场,我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论述。  又如「普遍性的同情心」涵盖:(A)其它物种;(B)其  他种族;(C)祖先及后代,这便完全符合佛教的慈悲...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270804.html
  • 略析敦煌文献中所见的念佛法门

    ----------------  1 《大正藏》12/346c-347a。  2 《大正藏》32/701c-702a。案,此处的引之为NO.1670(A)。NO.1670(B)《那先比丘经》卷下也有...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270845.html
  • 佛学数位博物馆的建构——从文献数字化跨向文物数字化的一小步

    。  页357  本计划的进行,可依玄奘年表及各主题,划分为下列七个时期:  a.国内游学时期  b.西行求法时期  c.那烂陀寺进修时期  d.东南西印度参礼时期  e.中印度弘护时期  f.东还...玄奘西域行」计划,未来在网站设计方面欲达成下列之目标:  1. 玄奘传?西域行:在第二年度计划中我们预计完成下列三个时期:  a. 那烂陀寺进修期  b. 印度参礼期  c. 中印度弘护期(亦即古中亚...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071073.html
  •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

    ,并且在发展  趋势上也有相当清楚的脉络可寻。从过去的研究结果 (瞿海  源, 1981,1982 a、b、c,1983; 姚丽香,1984 ),我们  发现光复后的发展大致上可区分为二个阶段,其间 ...  的倾向。 此外还有两个内在发展趋向,其一为青  年较喜参与传统宗教制度以外的新宗教运动。其  二为在 1974 年至 1975 年间青年人相信宗教之  影响力又有增加之倾向。  (c)对于宗教的...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71184.html
  •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

    有为法」,而且也包括常住不变的「无为法」,因此,部派所  谓「法处」即包摄「有为法」与「无为法」。  现在谈谈「法处」的内容,依据说一切有部,「法处」的内  容包括(A)无表色,(B)心所法,(C)心不...37)  (C)心不相应行法:  「行蕴」之中,除掉「心相应行」的心所法,即与心、心所  不相应的行法,《俱舍论》提出十四种「心不相应行」,(38)唯  识论提出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39)巴利佛教...

    张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071290.html
  • A Buddhist Critique to the Classical Chinese Tradition

    pondering that he finally had a feeling of[c] "knowing clearly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cause and ...necessary to urge on the authority of Heaven?   C. Spontaneity (Tzu-jan)[29] Those who propound...

    Jan Yun-Hua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3071814.html
  • A DEFENSE OF YOGAACAARA BUDDHISM

    Number 4 (October 1996) P 447-476 (C)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topics: (a) Vasubandhu and an early scripture; (b) about cittamaatra; (c) about aalayavij~naana; and (d)...

    Alex Wayman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377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