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明佛论〉所标举者有三:“神之不灭、缘会之理、积习而 圣”(注29),“圣”即佛法身。宗炳说:
识能澄不灭之本,禀日损之学,... 见前揭书,卷二十一,并参考《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 卷之标点,中华书局,1981。 注 29 同上,页2547。慧远“法身”的...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 帝(神宗)为下诏戒厉(注 29 )。” 值得一提的是,禅宗自曹溪六祖以下,历宋、元一度消寂,迄明代亦无明眼宗匠传递衣钵,何以文人却在此时大量地习禅谈禅,并结合禅宗思想以表达一己之见解:无论是...十二。注27 董其昌《容台集》卷三,七言律诗及 集引>。注28 文征明《甫田集》卷一,。注29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注30 《二程遗书》卷二上,冯友兰先生判定为程颢所说,见《中国 ...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91, Ja, 101 a6-b4。 (注 27) 罗什译,《大智度论》(台北:真善美出版社)。卷三八,页一○四-五。 (注 28) 见大正藏,册廿七,页二七六下。 (注 29)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协助翻译大乘显识论(注29)。最后他编辑唯识疏钞。不幸此书是早被遗失。宋高僧传的作者对其祖先来源不大肯定(注30)。但欧阳竟无在其南京版成唯识论序言中声称他有著高丽关系(注31),虽然他并未出经典上的...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457~458页。 (注 27) 同上,458 页。 (注 28) 赞宁:宋高僧传卷四,大正卷五○,725页。 (注 29) 大正藏三四七号,大乘显识经。 (注 30) “未详氏族”。大正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之三义而加以整理: 1.缘生依他:
依他起性者,是十二因缘所显道理,为分别性,作依止故, 故立依他性(注29)。 问曰:此几性有体能生有体。答曰:...大正》,三十一册,页795下。注27 《大正》,三十一册,页465下。注28 请参照注三笔者论文,第六节〈如来藏九譬的讨论----如来藏 说内塑于唯识古学架构〉。注29 《大正》,...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0.html
-
了场域,由此我们得以理解存有。(注28)
探讨时间性是为了“找出存有论区分的底据”(注29),因此海德格不厌其烦地,区别了同中有“异”的Zeitlichkeit(时间性)和Temp-oralitat...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1.html
-
如此表达:
“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注29)。”
一旦依此句法作析辨,立即陷入矛盾,无法自句尾的否定脱身。原先可预期变动性,随之被解消了,于是“已去...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识俱转”,而且“异熟识是余转识所薰习”的,义同于种子,由受薰而变异、成熟,并引生未来的果报。异熟果识有“刹那刹那转变差别”(注 29 )、“生灭相续随缘转变”(注 30 )的功能,使业的薰习异熟以致引果,...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运作方式是“证知”。“比量”是指概念、判断、推理,对于现量加上远近取因,而作出各种分别,此如有分别的第六识,具有“自性”、“忆持”、“显示”三种分别,(注29)其作用的方式是“比知”。
因此,...理论》,大正32,页12中-12下。
注29 “六识之中但以意识为分别,以识具自性,忆持,显示三分别 故,五识则不尔。”大正31,页186下。
注30 大正31,页342上-342中。...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