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张纯一的佛化圣灵论

    无处不在的,因此,风似有去来,但实则上却没有去来,而是弥漫在整个空间之内。圣灵正正像风(流动的空气而已)一般,并没有去来,只因人心迷执所起的作用,以为圣灵有去来吧了。[34]对于《约翰福音》7:39说在...与景教》(上海:协和书局;北京:郭纪云书局,1923),页44。   [34] 张纯一,《福音秘义 发覆》,页52,编载于张纯一,《福音秘义》(上海:协和书局;北京:郭纪云书局,1927)。  ...

    赖品超 苏远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2685468.html
  • 藏区多元宗教共存之历史与现况

    藏族教友达40余人,以及孤儿院内的60多男女也受洗礼入教;又如1928~1929年期间,在仅有三百余户的巴塘城镇居民中竟有美籍男女34人之多。[⑨] 这是美国基督教在巴塘得以暂时“兴隆”的实例。  ...

    尕藏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4685641.html
  • 弥陀本愿威神力(四十八愿) 浅注

    ,光明慧辩愿。34,善谈法要愿。35,生补处愿。36,教化随意愿。37,衣食自至愿。38,应念受供愿。39,莊严无尽愿。40,无量色树愿。41,树现佛刹愿。42,彻照十方愿。43,宝香普熏愿。44,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5885659.html
  • 十二种世居民族、五大宗教和谐相处政治价值分析

    所中,佛教活动场所45个(其中汉传佛教34个,藏传佛教15个),基督教活动场所42个,伊斯兰教活动场所8个,天主教活动场所1个,道教场所1个。教职人员502人,其中藏传佛教360人、汉传佛教12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0585675.html
  • 须弥山石窟概述

    8、2、34、35窟,均风化严重,难辨面貌。  西魏后期有六个窟,分布在子孙宫区东崖面的中部和北部。僧禅窟分布较为分散。礼拜窟主要为中心柱窟,主室方形,覆斗顶。窟内雕仿木结构,顶部四披分界处为斜枋,顶...

    陈悦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1385691.html
  • 宗教本质简论

    公敌。这种情况的造成首先是中世纪基督教会的责任。 34 然而如果认真考察,当时的冲突并不是宗教和科学的冲突,在实践上,它是教会和具有新思想的科学家的冲突;在思想上,它是旧科学和新科学的冲突。...

    李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486330.html
  • “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

    解脱或回到根本的解脱。他说:“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34〕   可以说,慧能的“自性心”佛教赋予了每一个人在解脱成佛上的绝对自主权,这是对人性的最大肯定,从而...有对策,切盼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慧能主张众生皆有“自性心”,这是《坛经》上白纸黑字的记载,不容否认。   〔33〕《坛经·般若品》。   〔34〕《坛经·般若品》。   〔...

    陈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25386649.html
  • 唐代僧侣及其活动

    34 │ 5 │ 52 │  ├─────┼────┼───┼────┼────┼────┤  │ 杂 科 │ 3 │ 0 │ 23 │ 10 ...

    小笠原宣秀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2386988.html
  • 极堪注意的湮没中之摄论宗

    》四卷。  34.《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陈代出,乃本经第三译,谛又出《金刚般若疏》合一十一卷。  35.《金刚般若论》一卷。  36.《佛阿毗昙论》二卷——或称《佛阿毗昙经》,或稻《佛阿毗昙经...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8100987100.html
  •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34   从上面对阿赖耶识作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阿毗达磨大乘经》中已经明确提出有一个阿赖耶识存在,此阿赖耶识又名叫所知依,因有种子的缘故,所以能生起一切诸法;又名叫...

    上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78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