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8篇,用时10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1)

    2),修持(3)明行,得胜成就,闻住南瞻一千二百岁,广利有情,曾造究竟上乘《笃哈藏歌》等要门,得其心法弟子即龙树菩萨。(上见《集续目录》140、141页)同时尚有迦玛罗迦波(ka-ma-la-ca-...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147702.html
  • 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论〉“折中孔释”说理论之反省

    作用、工具作用即告结束,必须退却,故此说“信解非真,悟发信谢”…。详见《竺道生》一书 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出版 页141-142。  -------------------------------...

    彭瑞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4.html
  • 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2)

    1997 台湾地区宗教福利服务之锐变──兼论若干个案的历史考察。中正大学社会福利 研究所博士论文。 甘柄光 1995 “社区照顾概念与推行原则”,社区发展季刊第六十九期:132-141。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947909.html
  • 譬喻師與《成實論》

    27, 141b。毘183, 919b、成2, 252c。 順12, 398b。毘16, 79a。毘131, 680b。毘165, 833a。成11, 331c以下、成7, 289c。 毘...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7999.html
  • 证悟

    )、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141]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次]对法成就证净,所谓“法乃为世尊所善说、可现见、无时间性(超越时间的永恒真理)、来见(来见而可证实其真理)、引导(正确...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3.html
  •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  6. 同注4,页146。  7. 傅伟勋,〈中国大乘佛学继承课题的我见〉(《从创造诠释学到大乘佛学》,东大图书公司,1990),页141。  页354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7.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林葬的经典和三阶教  关于专门宣扬林葬“死施”的经典,有《尸陀林经》和《佛说要行舍身经》二种。其中,《佛说要行舍身经》和三阶教有相当的关连。(注141)《尸陀林经》今已不存,不过,牧田谛亮认为:在敦煌...287。  注141 牧田谛亮,,收入,《西域文化研究第六》(京都,法藏馆,1963),187。  注142   注143 神田喜一郎,,354。  注144 《金石萃编补略》(收入:《石刻史料新编》,...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
  • 寺院厨房里的姊妹情︰战后台湾佛教妇女的性别意识与修行

    基金会1993: 141-143)。法光寺的斋宴不仅拯救碧山岩,从此如学师徒亦得以拓展出一系列相关的寺院事业。如学并且于1989年聘请留美的恒清法师成立法光佛研所,得以偿付她一生兴学的宿愿。法光佛研所...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448107.html
  • 唐湘山宗慧禅师〈牧牛歌〉析论

    科学院等编:《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页242一244。  页141   禅籍末载的牧牛诗组,学界已有所注意,也有学者进行研究。如王恩洋的〈大足石刻之艺术与佛教〉、...

    蔡荣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048118.html
  • 庄子与禅(2)

    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这无形无相的“真人”或“心王”,实际  页141  就是“真我”,也就是我们的“佛性”。能够认识了自己的佛性,就会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便是开悟。  ...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