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里说:“夫斯《经》者,乃大雄氏之准绳,昔[141] 孔圣之《大(学)》、《易(经)》,老子之《道(德经)》、《清(净经)》。斯三者,窃阴阳之造化,夺宇宙之精华,诚雨粟夜哭之再发明也。故其后略门墙者...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3.html
-
志业,兼具理想与对时代、环境之需要,于中国佛教史上是划时代的教育工作,也正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实践工作;在佛教思想与施为方面,是前所未有的一大考验141,诚如前副总统李元簇先生在华梵工学院第一届开学...之教育理想研究之三大原则》,页245。 59 参见释晓云撰《觉之教育》中〈佛陀教化的基本原理以人为出发点〉与〈佛学之基本原理与施教方便〉,页141─143、192。 60 释晓云,《觉之教育....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中国大乘佛学继承课题的我见〉(《从创造诠释学到大乘佛学》,东大图书公司,1990),页141。 [8]) K. Sri Dhammanada ,释印海、张大卿合译,《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慧炬...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5.html
-
思想析论--初期中国佛教思想之转折〉国立编译馆馆刊24:2 民84.12 页141-167 27. 何锡光〈慧远同隱士的交游和他的山水诗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
曾惠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249750.html
-
[6] 见Val Plumwood, Feminism and the Mastery of Nature ,1993, London and New York: Rourledge; pp141...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349840.html
-
主要洞窟有:136、141、142、143、144、145、147、157、158、159、160、231、232、235、237、238、240、360、363、365、367、368、369、...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350049.html
-
……………… (下残) 第二百八十三页 139.它的尸骨升上天空,被帝释天带往兜率天。 140.到那儿后,帝释天召集所有的神灵,说道:“善听, 141.你们瞧一瞧这位品行高贵勇于献身的生灵...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050266.html
-
研究》,1期,1987。 34. 孙中曾,《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国际佛学研究》第二期(1992.12出版),台北:灵鹫山出版社出版,页141-176。 35. 孙亦平,《论佛教戒律的...
陈金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150293.html
-
697b。 [66]《辩中边论》卷上,T31·477c。 [67]《辩中边论》卷上,T31·468b。 [68]《摄大乘论本》卷二,T31·141a。 [69]《摄大乘论本》卷三,T31...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950421.html
-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pp.63-70
页141
如前所述,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是“离苦得乐”,修行的最高目标是出离生死苦海,以证得阿罗汉果(...》,台北:黎明,1993,页141。
页147
始佛教所注重的无漏善,似乎又与亚氏等人所主张者有所区别,而为超凡入圣之修行者所生起之以般若为前导的善法。
(四)、佛弟子的德行与中道...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85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