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这种理的本体地位下,理为本,气为末。“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而今且从理上说气。”[60]理与气,互相依存,互相融合,“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本原。   [36] 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第59~60页   [37] 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60页。   [38] 据《释门正统》记载,杨龟山认为张载...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1)

    不只是独身、吃素的“菜姑”,也可以成为对社会弘法、受到社会认同的“比丘尼”;女众受戒成为台湾佛教的风潮之后,比丘尼才能在佛教界站起来,这些使后来的比丘尼有前例可循、有楷范可以学习。[60]  以上悟因尼...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陈玉蛟在上述言中,认为增上意乐   是愿心增强到某种程度之后,自愿为利众生的行菩提心。(同上书,   页60)事实上,阿底峡认为行心体性是增上意乐,不即表示增上意乐   是行心。在《道次第》的教法中...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修证。(注60)《十住经》卷1离垢地第二,说菩萨常护十善道,因行十善道可生人处天处;若能修十善道而与智慧和合,畏三界苦,大悲心薄,从他闻法,即至声闻乘;若修十善道,不从他闻佛法,自知自悟,深入众因缘法...)同上注。  (注57)《大正藏》卷15,页453上。  (注58)《大正藏》卷10,页465下~466中。  (注59)《大正藏》卷10,页186上。  (注60)《大正藏》卷10,页542上~...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菩萨对善财童子所说的:“菩萨但为教化救护众生,从大慈悲来,灭众生苦故”(晋译本60卷)。正是这点,是大乘佛教道德区别于小乘道德的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在大乘伦理体系中只有反映普度一切众生的道德...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460071.html
  • 名士与禅六则

    看出他对佛教和禅的领悟程度。   唐大和九年(816)夏,白居易63岁,他在东都长寿寺与大比丘道嵩、存一、惠恭等60人以及优婆塞士良、惟俭等80人受八关斋戒,祈愿往生兜率陀天弥勒净土。从此他的信仰由参禅...

    黄春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660073.html
  • 敦煌禅文献与禅宗史研究

    页。  [15] 同上,第42l页。  [16] 参考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第60—65页。  [17] 胡适:“《神会和尚遗集...

    冼立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960172.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一切智故。如是菩萨方便善巧,修行静虑波罗蜜多,于实际中能不作证,亦不现入灭受想定,乃至未满菩提资粮,受欲界身修菩萨行。[60]  应当知道,此人的善巧方便,能让他性命保存且达到自己的心愿,又让国王...书目】  【原典】  《中阿含经》60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正1,No.0026)  《增一阿含经》51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2,No.0125)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200卷,唐玄奘译...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根据《宋高僧传》和《六祖坛经》宗宝本的记载,不可否认玄觉和惠能似乎也曾有接触;他经由玄策的介绍拜访惠能且留下「一宿觉」的佳话。从《唐湖州佛川寺故大师塔铭》的记载,[60]明显地述说玄策(佛川的老师)和...48,页387~395。  5、此二文献可见于胡适著,《新校定的敦煌写本神会和尚遗著两种》一文,载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980),册12,页63~95与页45~60。  6、见胡适,《神会和尚遗集...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
  • 太虚和尚:宗教型公共知识分子?——兼论现代中国佛教的世俗化特征

    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1页。  [13] 《太虚集》,第59~60页。  [14] 《太虚大师年谱》第29页。  [15] 法航:《1936年的中国佛教》,《海潮音》第18卷第4期,1937年4月,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486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