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诠释与发展——张岱年先生九十寿庆纪念论文集》第152~153页。 [10] 通“伍”。 [11] 《玉杯》 [12] 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30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磕100个头,每顶礼一次念一遍南磨观世音菩萨,每天在无人处大声念准提咒心20分钟,坚持10天,欲望的问题就解决了。 153 斑竹您好!您能说说您现在的财运,是修准提法得来的?还是命中本有? 您对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0253149.html
-
出三界,今以炼丹与参禅,并为一谈,自诩其能出生死者,其谬可不知乎! 153.问:何谓十六特胜? 答:此禅定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非如外道等,但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则不出生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第3卷,No 152。 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大正藏》,第3卷,No 153。 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大正藏》,第3卷,No 157。 东魏,瞿昙般若流支译:《金色王经》,《大...
罗文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3954553.html
-
行者143 一、妙莲法师143 二、谦虚的僧人148 三、果孝法师150 四、首愚法师153 五、云水僧161 六、山间的僧人164 第五章 台湾佛教与般舟念佛法门的传播167 第一节...释慧严 1998〈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中佛佛学学报》11:119-153 1997〈西来庵事件前后台湾佛教的动向─以曹洞宗为中心〉,《中佛佛学学报》10:279-310 释证光 ...
陈汉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454696.html
-
153页,邓子美,129-130页。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指出这种说法的来源,其实关于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论题,是从明治时期日本学界那里来的,后来中国很多居士佛教学者也都用了“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这一说法,...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3254878.html
-
灵魂或主宰者。如来藏直指本心的法相的三法印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般寂静”的诸法性空的真如法身。(注:P153)“诸法无我”之法性二空的“法无我”和“人无我”的性空是如来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
李诗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80355583.html
-
台湾佛教的动向──以曹洞宗为中心》,《中佛佛学学报》第十期,1997年,页279·310 释慧严,《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中佛佛学学报》第十一期,1998年,页119·153 释慧严,...
廖淑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955647.html
-
欲?于所缘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153] 欲的自性就是希望,对于所爱境希望必合,于所恶境希望必离;勤依为业是说,因为希望,方勤劬精进,故欲为勤之所依,能为勤所依,即是其业用。唯所谓精进,系指对...卷1,《大正藏》卷44,47c。 [152] 《大乘广五蕴论》卷1,《大正藏》卷31,851c。 [153] 《成唯识论》卷5,《大正藏》卷31,28a。 [154] 《大乘广五蕴论》卷1,《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155698.html
-
1990年。 5、《大正藏》第22册,第153页。 6、《大正藏》第22册,第967页。 7、《大正藏》第24册,第818页。 8、《大正藏》第22册,第967页。 9、《从传统到现代》,傅伟勋...
无相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255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