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业已,得一其心,是名贤圣等三昧根本、众具。”[“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CBETA,T02,no。0099,第199页,a25,Taiwan,2004]为到达修学佛法的目标:正觉...
张元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4539335.html
-
故;(3)萨埵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另外,《大智度论》卷四云(大正25·86a)︰ ‘菩提名诸佛道,萨埵名成众生或大心。是人诸佛道功德,尽欲得其心、不可断、不可破,如金刚山,是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839448.html
-
,提出了值得引起重视的另一种声音。 参考文献: 1太虚A:《再议印度之佛教》,《太虚大师全书》25册。 2印顺A:《人间佛教绪言》,《妙云集·佛在人间》,台北:正闻出版社,1987(7版)。...
默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2339602.html
-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省内25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就佛教来说,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在云南均有分布和弘传,故称云南为“佛之齐鲁”。 巴利语系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过去被称为“小乘”佛教。云南省傣族等少数民族所信仰的佛教,属巴利语系,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在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傣族100余万人口,布朗族有6万人口,崩龙族有...
李弘学 吴正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5740019.html
-
,纵观、横观整个世界,25个世纪以来无处不是这样的苦呢? 佛法的苦,主要是指生灭无常的“行苦( Sankhara Dukkha / Suffering of Formations”,这行苦在四念处的...
陈慈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840109.html
-
並非將心固定於一個不動的對象,而是正念於變化的身受、心受、心和心的對象(法)。(頁25) 2.四念住的內觀修習,應從身念住開始。最好的下手處是覺知手心的感受,將手和前臂往上舉起,每次三至六英吋,移近...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540229.html
-
乐空大手印,获得究意解脱,这是方便道而兼解脱道之法。 《拙火》的修法,是修风、脉、拙火的瑜伽。观三脉四轮,在脐轮燃拙火,以宝瓶气(24)助气,溶化顶门之白菩提(25),菩提液下降,引生四喜(26)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2240351.html
-
25]1981年夏,“中亚研究的新成果”学术研讨会在汉堡举行,庄垣内正弘在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他翻译《阿含经》的独到见解。[26]上文提到的斯德哥尔摩藏回鹘文文书正由百济康义和罗伯恩合力进行研究...
茨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5040779.html
-
破坏,绝对平等无差别,绝对自由无系缚的一种境界。”(同上,第25页)佛典的一切说教都是为达这一目标。 除上述四点外,梁启超还写了《印度佛教概观》、《说无我》、《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说四阿含》、...
李喜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5540786.html
-
之用。
一、史传角度讨论 记述杜顺生平事迹的主要材料有: (1)唐道宣《续高僧传》卷25。该书成书于贞观十九年以前, 约645—665年。 (2)唐法藏《华严经传记》卷3、卷4。 ...
王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274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