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在唐代宗时,受朝廷尊封“大广智三藏和上”,获得皇帝的全盘信赖。由于当时五台山已获得海内外共同的声名,而密宗重要典籍《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又直接承认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住地。(62)于是不空选择...真谛、玄奘合称中国佛教的四大译师。 (62),《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止,为...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4160734.html
-
7.35米,重约62吨。普贤头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坐象背莲台之上,二目平视,嘴唇微张,似在向人说法。大象粗鼻长垂,四肢健壮,目视前方,似欲启步前行,送大士下山传教。砖殿四壁及上方穹隆顶奉有24尊圆觉铁...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殿内有宋代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高7.85米,重62吨。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堪称稀世国宝。1986年以后又修复了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5760812.html
-
之邪见、烦恼、愚痴、迷妄立时瓦解冰消,而如如自性则可即时开显。 论忏悔,佛法中有理忏、事忏与律忏之分,六祖所传无相忏为基于 理忏之忏法。 p. 282 [62]所谓理忏者,指修行者通过...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当求真实相。”如此大忏悔,众罪云消。[62] 利根人只要观万法性空(“无性”),即豁然明了从前罪业皆为执著有我(“妄我”)之行,由此其心念一方面不再染著...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3761316.html
-
地痛斥、嘲讽了那些反对变法维新的封建顽固派,说:“德之宜新也,世容知之,独何以居今之世,犹有守旧之鄙生,NFD62NFD62然曰不当变法,何哉?”他轻蔑地断言这些腐朽...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0761484.html
-
唐代道教与国家礼仪——以高宗封禅活动为中心 雷闻 作者提供,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4辑(总第6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62-79页,网络发布文字略有增补。 一、问题的...封禅”运动,则纯粹成为一场道教化的闹剧,前人研究已多,[41] 此不赘述。 原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4辑(总第6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62-79页,文字略有增补。 --...
雷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0562041.html
-
出版52 一、风潮有声出版有限公司53 二、爱华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56 三、梵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58 四、谛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60 五、南星唱片录音带有限公司/妙莲华唱片有限公司62 六、... Jennings, Theodore W.“On Ritual Knowledge”History of Religion. 62:2(1982), pp.111127. 报纸 释满光、张美红...
林美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3962076.html
-
得到尊敬。《孟子》说得更清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62)要求善事自己的老人,也要善事其他所有的老人。这些合理的部分,都是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的。 宝顶石刻中"孝"...59) 《颜氏家训·教子篇》。(60) 《孝经·谏诤章》。(61) 《孟子·粱惠王上》。(62) 《前汉书》卷23《刑法志》。(63) 《隋书》卷25《刑法志》。(64) 《宋刑统》卷1。(66)(69...
胡昭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5862350.html
-
《〈祖堂集〉被字句研究—兼论南北朝到宋元之间被字句的历史发展和地域差异》,袁宾。《中国语文》1989第一期:53-62 《〈祖堂集〉通考—宋代(丽僧)补编早期佛教禅宗灯录研究之一》,梁天锡。《能仁...7-13 《福建方言研究概述》,马重奇、杨志贤。《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第4期: 36-43 《闽南方言中的古汉语活化石举隅》,林宝卿。《语文研究》1995第4期:62-65《闽南话书面语...
章正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82862438.html
-
菩萨,即应了知唯心所现,万勿取著,勿生喜动,勿向人说。”B62应保持定心而不动,不能生起贪著境界之心,不能随便说与他人。“惟至临终见佛菩萨,方是感应道交,定非魔事,不必致疑。”B63因佛、菩萨发过临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见于《净土十曳第36页。B59藕益:《梵室偶谈》,见于《净土集》第114页。B60同前,第114页。B60藕益:《示念佛法门》,见于《净土集》第103页。62同前,第103页。同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462765.html
-
:《明代拟话本小说之文化理念与历史哲学的发生》,《文学遗 产》,1999.05,页46–62。 王晓初:《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演变》,《四川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页32–39。 何素花:《清初士大夫与妇女——以禁止妇女宗教活动为中心》,《清史研究》,2003.08,页62-72。
...
朱佩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426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