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无二处,诸法中实,不同 虚空,性自神解,故名为心。[18] 如来藏者,即一心之异名。[19] 从无始来,本性具足一切功德,谓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如实了知义、本性清净心义、常乐我净义...藏》第48册,第958中。 [18] 《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册,第425页中。 [19] 《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册,第425页中。 [20] 《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
法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341506.html
-
,悟即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即是。” 19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的“心”与“性”或“本心”与“本性”概念,同样是指“真如自性”,他在坛经中所说:“识心见性,自成佛道...51 16 《禅门宝典忏悔品》P52 17 《禅门宝典忏悔品》P46 18 《禅门宝典般若品》P27 19 《敦煌本坛经》第16节 20 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 21 ...
释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041529.html
-
、拣择出禅机,所以克勤说:“大凡颂古,只是绕路说禅;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19] 期望从“颂古”当中悟出“禅机”,最终导向自我本心的明达,应该即是克勤之所以撰《碧岩录》的基本目的。虽然“绕路说禅...中。 [19] 《碧岩录》卷一,同上书,第711页上。 [20] 净善:《禅林宝训》卷四,《大正藏》卷四八。按心闻禅师,名昙贲(《会元》作昙贯),永嘉人,见《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八...
董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141530.html
-
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18]可知心即阿陀那识。 (二)都是结生相续的主体。《深密》说“一切种子心识”是结生相续的主体,一切种子心识实际上也可说成是“一切种子异熟识”,[19]是因为业...773下 [18]《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一,《大正藏》册31,页666上 [19]《显扬圣教论》卷一,《大正藏》册31,页578下 [20]《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大正藏》册31,页...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441532.html
-
观照名为真谛观。《十二门论疏》云:“言满大千,实无所说,岂可处闻乎?故其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也。”[18]如《金刚经》云:“须菩提,如来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19]若能如此观者,名...,173c。 [19]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大正藏》卷8,751c。 [20] 成实:依《成实论》而立的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南都六宗之一。《成实论》的作者,为西元四世纪...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541533.html
-
入侵,大概到了公元13世纪左右,佛教在印度本土几乎是绝迹了,印度主要是印度教和外族入侵以后传过去的伊斯兰教了。到19世纪后期,佛教在印度本土才开始复苏。 佛教从它产生以后就向外传播,特别是在亚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0041581.html
-
Vajracchedika—prajbaparamita—sutra。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自古讲说此经者特多,本经之注疏也极多[18],尤以禅宗六祖慧能[19](638—713)...
妙音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2041604.html
-
无师自然觉,不由次第行。解与诸佛同,妙觉湛然性。19
这段话的关键就在于先由次第行而进入彻底圆满的无次第,即首先观察有情众生的六根本来清净,见到六根本来清净之后,进一步连这个&ldquo...慈光禅学研究所,1999年10月出版,第53页--82页。台湾·台中。
18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697页下。
19 见《法华经安乐行义》,《大正藏》卷四十六,第698页...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541645.html
-
无相行19。对于这二种行,慧思大师特别作了明确的指示:
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故名为无相行也。常在一切,深妙禅定。行住坐卧,饮食语言,一切威仪,心常定故。
诸...16 《大正藏》卷四十九,178c。
17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四,《大正藏》卷三十三,918a。
18 《大正藏》卷四十六,697c。
19 参见《大正藏》卷四十六,700a。
...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241655.html
-
19。《摩诃止观》卷六说:“就境为法身,就智为报身,起用为应身”。如此等等,都是说明了“三身佛”指的是每一尊佛都具备的三种功能,如此说来,释迦牟尼佛当然也...藏外佛教文献》第八辑刊出。
19《金光明经玄义》,见《天台藏》,湛然寺印行,第20页。
20《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二,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下。
21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44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