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主宰,心常光明而洞万理,复天理而灭人欲。11这即是朱
子道德理论体系中的实践方法。
从以上的引文,可以理解“敬”即是主一(立内专一、使自家的
精神在此)、敬畏虔诚(收敛身心)的一种...菩萨道之修行
,应当先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持戒学菩萨学,进而证得无上菩提。
可见发菩提心是行菩萨行以固满佛果的充份条件,于菩萨学处15如实
深信而修习,则是求证佛果的必要条件16...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源流史》中曾提到[11]: “据仁钦桑布译师的《辨法与法论》,拉喇嘛意协畏、希瓦畏、咱米译师、洽译师等人的书简,俄译师的《蒺藜论》、萨班的《三律仪差别论》诸书中虽未说明旧派之过失,但对藏地所流传的宗派...”的教授,并为西藏的噶当派立下宗风法脉的主要基础。[14]阿底峡尊者亦被后来藏传佛教的各大宗派所共同推崇,其思想理念为西藏佛教奠立相当重要的基础。[15] 贰、宗喀巴当时面临的西藏社会与教界情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又说明主体活动的结构,又说明修证成佛的境界,所以《楞伽经》经文自述此“五法”概念已收摄一切佛教教义知识系统“佛言:大慧,三性、八识及二无我悉入五法”[11],此一知识系统即不只为说明现象,亦为说明修证...力摄诸菩萨。”(《楞伽经》页137) 此一“佛必然加持”之观念实为佛教哲学修证知识中之重要观念,此一观念之作用乃同于《大乘起信论》中心真如法之体相用大中之“佛必然救渡众生”之观念者[15],《楞伽经...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 │ │ 11 │ │ │ │ ...──┼────────┼──────┼──────┼──────┼─────┤ │ │ 15 │ │ │ ...
侯 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960096.html
-
册。 《大宝积经》,大正藏第11册。 《大般涅盘经》(四十卷本),大正藏第12册。 《维摩诘经》,大正藏第14册。 《解深密经》,大正藏第16册。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大正藏第22册。...南传大藏经第15册 (三)佛光大藏经 《阿含藏.增一阿含经》, 第1册至第4册。 《阿含藏.杂阿含经》 , 第1册至第4册。 《般若藏. 大般若经》, 第22册。 《般若藏. 大智度论》, ...
刘玉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460102.html
-
佛教译籍中出现的一些神通,如飞行变化,长住寿命之类都是从道教的“长生久视”之术借植过来的。印度人原本似乎并没有这样的东西[11]。佛教在汉魏时代传授的禅法,尤其这当中的&...气聚而成,一旦气散则终归于灭,不可复生。[15]但经过汉末魏晋时代佛教的流行开来以后,经过说一切有部的毗昙说——安世高的“数”学就是这门学问&mdash...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
-
诸法实相”释之。在《法华玄义》卷10中,他说“法性实相即是正因佛性”[10];但在其它地方又以“真性轨”[11]和“识等七支”[12]为正因佛性;而以中道释正因佛性更是散见于智顗的各种著述之中。概括...,智顗以“皆行菩萨道”[14]、“观十二缘心具足诸行”[15]为缘因佛性;而在其它著述,智顗也常以诸法假相释缘因。所谓了因佛性,智顗多指般若观照。在《法华玄义》卷7中说:“般若观照即是了因佛性”[16...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
-
否定论者之评断上,如若老庄皆为对于德性我、认知我、及形躯我之否定,则其所以否定之理由是否得以成立,如得成立,即是一普遍真理,即与儒者之成德之教适成对反,劳先生自谓道家哲学重于形上学思辨[11],惜乎...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中的理论意义问题。 首先,劳先生说佛教是否定宇宙论及本体论的[13],又说般若之学并非一本体论或形上观念[14],但书论中又说慧远之学偏在一形上学意义[15],另又说唯识学是为佛教建立...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
-
时刻为死亡的来临做准备。(莲池大师常把 “ 死 ” 字帖床头,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把 “ 死 ” 字帖脑门。)潇洒自在地面对闭幕收场的死亡并步入极乐净土,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11、自尊太强...,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1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15、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慧律禅师) 缘按:所谓开悟,就是勇敢地担起救度众生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de Groot曾用儒坛来指称鸾堂,台湾有的也称其为“儒宗神教”[11]。 清中叶以后,乩坛迈入顶盛时期,各地纷纷设立[12]。承续清末的“鸾堂运动”[13],到了民初,乩坛从原本属于地域性的发展...王一亭居士,均和扶乩活动间有些关系。这些是佛教“现代化”研究论述里,所不曾去注意的。因此,本文将从这个面向,尝试去勾勒民初佛教和扶乩间,既纠葛却又融合的层面[15]。首先,本文将略述近现代佛教与扶乩...
范纯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276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