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持松法师年谱(1)

    师,上山遍寻后才在山脚下找到持师,负背回洞,采草药喂之,约月方愈。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19岁   持师离开观音洞回到沙洋家中,方知母亲因他婚聚在迩,不告而遁,日夜忧思,寝以成疾,持师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450407.html
  •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

    佛教的探究上。”[19]   从这几段自述中,我们了解到印顺学佛后的思想历程。他把心力放在印度佛教的探究上自不同于一般学者的“为研究而研究”。而他最终发现人间佛教...人间佛教》,见于《印顺集》,第117-118页。   [18] 参江灿腾:《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湾稻香出版社,1989年,第221页。   [19]参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

    张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650435.html
  • 莲名辑释

    经增学家精心培育,发芽并结子,被命名为“中国古代莲子”。“古代莲”叶绿色,表面粗糙,花单瓣,粉红色,杯状,花瓣19片左右,花径13到17厘米。雌蕊发育正常,能结实。花托漏斗形,莲蓬扁圆形。大花形品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250475.html
  • 白云山志(1)

    1989年农历五月初三日夜半,协电震闪,风雨暴注,历八小时之久,山洪暴发,水势且急,人畜器械,蔽水而下,雨量达378毫米,致使陆成江,县城内外可以行舟。水落则路崩桥折,遭淹而死者,共19人,有水帘寺3人,县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450484.html
  • 印光大师的普陀山胜缘

    随友离乡背井至苏州,改习南货生意。一日充护香随店主妇前往南海,见普陀山佛像庄严、寺院清净,遂发离俗出世之想。师于护主妇归苏州之后,毅然辞去店中职务,只身渡海至普陀山,投三圣堂峭岩和尚剃度,时年19岁。...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550487.html
  • 唯识学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注18请参阅杨极东《人生理念的探索》,页217—218。  注19杂阿含经卷三(大正二?一九下)  注20摘录(中国时报),民国八十四年七月十九日,星期三,第三十五版。  【参考文献】  甲、...

    月历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950498.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1)

    如如、如来藏也[19] 。   凡夫取著世间为实有,以取著故乃于世间妄起分别,造人我之是非,广行非法,故落于轮回六道之苦中。因此佛陀大圣乃为说解空之法,令彼人了知世间之法无非缘起性空,无有实性,不可取...

    释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150524.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2)

    《天台典籍研究》现代佛学丛刊 58  台北?大乘文化   19、《天台禅法的特质》释法藏 《一九九八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20、《天台教学史》慧岳长老 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   21、《...   [17] 同注15。   [18] 见注15所引《涅槃经》之文可知。   [19] 同注15。又,若就究竟的圆教中道第一义谛说,其实尚有其他异名,如《玄义》卷八下   <显体>章<一法异名>段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250525.html
  • 红尘觉悟(2)

    意志,总以为上司平庸,就不能不感到痛苦,感到他人意志的逼迫而呆不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意志受挫,欲望受阻的痛苦与烦恼之外,无所事事的空虚和无聊也极为普遍。在18、19世纪的俄国,曾经产生过一类...西方人也是如此。19世纪的俄国诗人莱蒙托夫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只孤独的小船儿在闪跃着白光,它追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撇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这里,读者可以体察到一个孤独的寻觅者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650539.html
  • 《中论》之缘起论

    上,也还是不离此次第的。如经中佛告诉须深比丘的“先知法住智,后得涅槃智”19,就明显的表达的这样的立场:  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须深白佛: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情况有三种,1、因果的一异﹙第20品19、20颂﹚。2、我与五蕴的一异﹙第10品全,第27品8颂﹚。3、作、作者的一异﹙第六章4、5颂染、染者,第2品去、去者﹚。第一点可说是根本,后二项只是在这根本上...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595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