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寂护对有部“实在论”以及“有相唯识”与“无相唯识”“形象”(行相)说之批判的探讨

    页144。  23. 法尊法师译述,<土官呼图克图的四宗要义>,收于张曼涛编《西藏佛教教义论集(一)》,页93~94。  24. 同注7,页144。  25. 同上注,页145。  页238  误与...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647297.html
  • 试窥印顺法师的思想大要--以缘起贯通

    93 2.9: 缘起的应用之二 _ 对佛教史四大问题的抉择。 2.9.1: 判分空宗与有宗。 2.9.2: 贯通原始佛法与大乘空义。 2.9.3: 判分大乘三系。 ...

    陈水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947303.html
  • 圣凡世界—— 五百罗汉

    90.拂尘三昧尊者:即禅宗北宗六祖神秀。   91.摩诃俱郗尊者。   92.辟支转智尊者。   93.山顶龙众尊者。   94.罗网思维尊者。   95.劫宾覆藏尊者:又称为“知星宿第一”。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347446.html
  • 竺法护译《正法华经》“自然”译词析论

    buddhah(154:10-11)  19. 自然震动。(93a:21)  abhusi kampitah(163:23)  20. 紫磨金色 自然在身。(96c:3-4)  upapadukah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2)

    如是说,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干之说。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93]  故以大乘菩萨的...上栏。  [91] 同上,卷六,〈分别布施品〉第十二,【大正藏】二六册,页四九中栏。  [92] 同上,页四九中、下栏。  [93] 同上,〈易行品〉第九,【大正藏】二六册,页四一上、中栏。  [94...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5.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Visuddhimagga)。93这是讲述上座部教理最系统、最详尽的一部作品。这部译着的出版迭经波折,得之不易。94 (3)1985年又译出了上述《摄阿毗达摩义论》(...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台中县 │ 57 │ 93 │ 105 │ 131 │├─────┼────┼────┼────┼────┤│彰化县 │ 44 ...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a〈还原宗教“人文主义”的面目〉,当代第85期︰138~140。1993b〈‘宗教福利图象’之初探──佛学院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社会福利态度的比较〉,思与言第31卷第4期︰61~93...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of Chinese Buddhism )中说:  p. 93  “阿弥陀佛正如其名所暗示,原非人格,乃是作为无限光明的典型而考案出来的。由此可连想波斯的 Zarathashtra (黄金光) 的千名...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93]可见善导、智旭有其共通之...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纯一无杂。  显禅师曰:正念不生,定慧齐用。  道师曰:动念是缚,不念是解。  藏禅师曰:虚诳而无实,亦非停心处。  又曰:入则正念境,出则观幻影。  秀禅师曰:净处看净。  p. 93  敦煌文献之二...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 397  “理无二极矣,……理既无二,岂容有三,是故一乘耳”[93]。  道生视“理”乃绝对与唯一,且不可分者,“理”既为“一”,则不能为“异”或“多”,故“理”即绝对之本体。然理体虽为一极,现象...经集解卷三三,大正藏卷三七,页四八七中。   [93] 法华经疏,卍续藏一五O册,四OO页右下。   [94] 法华经疏,卍续藏一五O册,四O五页右下。   [95] 法华经疏,卍续藏一五O册,四O五...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