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实在与知识

    的源泉是概念。前者为一被动的反映(注93),後者为一条件的反映(注94)。严格的来说;条件的反映是一非反映,因其为一概念且非被动故。为了折衷的原故,我们可以称这种反映为一被限定的反映(注95)。被动的...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解读“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隐含

    提供给女性,在女儿、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之外,还可以选择出   家   [39]同注9,页54。   [40]同注37,页93-94。   [41]同前,页82。凡是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英文的名词有单、...

    陈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548488.html
  • 《大智度论》中的净土观

    阿弥陀佛世界,不如华积世界清净,然而《大论》曾说:“一切佛功德皆等无多无少”,[93]因而为何会有上述阿弥陀佛世界,不如华积世界之论?  《大论》认为:“诸佛世界种种,有净、不净、有杂”,并引《...] 《无量寿经》,页268a11-12。  [36] 《无量寿经》,页267c19-20。并参,《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页93b18-19。第二愿。  [37]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748512.html
  • 从僧睿的法身观探讨其与《大智度论》法身说之关系

    其实跟僧睿的变化法身是一样的,都是由法身能随著各类众生,变现出不同的佛身。就如《智论》卷9说法性身佛:“常出种种身、种种名号、种种生处、种种方便度众生。” 卷93说:“是佛一一毛孔边,常出无量无边...'  《智论》卷93?大正25. 712b。  《智论》卷90?大正25. 698b。  《首楞严三昧经》大正15?644c~645a。   《大乘大义章》大正45. 123a。“真法身者,犹如日现,...

    释如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848513.html
  • 论海德格尔的“无”

    自身就是否定,所以它们是否定的无,但是否定的无,自身就是某种肯定的东西。”(注:黑格尔:《逻辑学》,商务1966年版,(上卷),第93页。)只有无和有、否定和肯定的直接同一才是真正的(辩证的)矛盾。...

    王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848909.html
  • 禅宗审美感悟论——“见山只是山”的禅悟生发机制蠡测

    摒弃语言和心智活动而归回本样的物象。”(注:叶维廉《中西诗歌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见氏著《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第92~9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演变》立足于道家语言观背景来借用此...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3449000.html
  • 麦积山133窟10号造像碑的图像源流与宗教内涵

    宗教哲理,依《维摩经》〈不思议品〉中所叙述的,主要是藉维摩所居的小室而能容纳三万三千师子之座,无所妨碍,而叙及诸佛菩萨的解脱,名为不可思议,它是巨细相容,殊同并度的:p. 93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549139.html
  • 宗舜法师:《阿弥陀经》夏莲居会集本商兑

    rdquo;(见序文第93页)果然是鸠摩罗什、玄奘两大译师以及逍遥园、玉华宫数百预译者依据梵本的“集体智慧结晶”,反而比不上一个居士仅酌华言的闭门造车之作么?答曰:非也!夏会本(...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049203.html
  • 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

    Northern Silk Route,Adam Prakashan for Adam Prakashan,Delhi」,许建英译,许建英、何汉民编译《中亚佛教艺术》第 93页,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749280.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教育,然究其中肯,实则佛化教育,是为觉性教育。由觉兴悲,是悲智双运,淑世主义,形成关怀世道,尊重人性,人格的升华的智慧善导的教化。”93  (二) 教育施设:  1.禅行摄养的熏修─定慧等持  晓云法师...教育.般若禅转识教育论》,页71。  93 释晓云,《觉之教育.般若禅转识教育论》,页76。  94 释晓云,《觉之教育.般若禅转识教育论》,页43─82。  95 释晓云,《觉之教育.般若禅转识教育...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