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屏出版社,1996),页20。 [92] 见月对以上寺院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见《宝华山志》卷3。 [93] 参《宝华山志》卷12,尤侗《见月和尚传》,页517。 [94] 参《宝华山志》卷7,李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8.html
-
故本书记青原诸宗特详”(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页93),那么,做为石头宗下的道原,却是特别倾向拥立洪州禅法的,这是很特别的现象。
[5] 宗密判“泯绝无寄宗”,说“石头,牛头,下至...上)。
[93] 洞山闻慧忠国师“无情说法”公案,疑参沩山,再参云岩,遂大悟。这样,洞山也是“即物”而悟入的。(参《景德传灯录》卷15,页289)。
[94] 同注55,页274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50.html
-
藏》第 20 卷,页 87 中、页 93 下。(8) 《大正藏》第 20 卷,页 101 中。(9) 《大正藏》第 20 卷,页 121 中–下。(10) 《大正藏》第 20 卷,页 48 下。
... ] 洛克什?钱德拉,苏达尔?戴维?星哈尔著《敦煌壁画中的观音》,杨富学译,《敦煌研究》,1995 年第 2 期,页 90-93。上引 Buddhism,pp.195-222, 也对观音...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052271.html
-
代,天下已定,文艺复兴的机运成熟,有鲁人申培、燕人韩 婴,以诗任博士,到这时候,才见儒学发展的曙光(注5) 。至武帝时,出了儒学大家董仲舒(B.C.179-93),建议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一...。 魏晋玄学的勃兴,助长了般若经的流行和般若学的发展 ,是已经论及的。道安也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精究般若系经 典,写了不少的注解(注93)。 三家义,第一为“本无义”(因要与道安的本无义区别 ...
林传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952279.html
-
记集’卷五,录有道安所作各般若经 的注解多种,惜俱不传(大正五五˙三九˙中以下 )。 (注 93) 此外,宋定林下寺僧镜亦分六宗。然而,昙济的 “六家七宗论”,只标宗名,不述内容,僧镜的“ ...) 见‘大谷大学学报’第三十七卷第四号(京都、 一九五八)所收,横超慧日先生“鸠摩罗什?翻译 ”一二--一五页。 93 页 (注135) ‘高僧传’卷二、罗什传(大正五○˙三三二˙ 中)。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
-
,东京:大东出版社,1987年,页93所引出自《中峰明本广录》里之《山房夜话》卷上。
[7] 同注4,页139下,其文云:“谓之公案者,倡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其用有三:...如此孤危奇怪。此谓之著语,落在两边,虽落在两边,却不住两边。”[93]所称“不住有无两边”,意指思惟之灵妙活泼,不束缚于限定性的语言概念。在《六祖坛
----------------------...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852285.html
-
论》所说: (92颂)依据唯心之理论,应知外界的东西是无。由此一切法无自性之理论,在唯心的理论中,真的,应知亦是无我。(93颂)乘坐由中观与瑜伽行派两个学说所成的马车,并且能掌握正理的人们,是故能够...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79.html
-
1290)=元祐本(1316)=宗宝本(1291)=曹溪原本(明、憨山重刻)=明藏本(即曹溪原本) 页93 们知道,与敦煌本同时期存在的(或略晚),尚有一个文繁的古文(已佚)[18],价值与敦煌本...先生之〈如来禅与祖师禅〉一文,在大乘文化《禅宗思想与历史》页93) 页102 另外,“摩诃般若波罗密”自性,通达心、物平等不二,“自性起用”(《坛经》语),本应是包括了“物”之作用和“心”之作用两个...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勇猛精进。三是得佛菩萨加持。 92、三种人不得病:第一种是有福之人。第二种是有定力之人;第三种是有智慧之人。 93、佛性三觉:印度语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觉的内容有三: 第一本觉。即众生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
-
答:既与六尘接触,乃生感受,或苦或乐,或为无记,此在十岁内外时也。 92.问:何谓缘受生爱? 答:感乐受者,心生爱著,感苦受者,心生憎恶,此在二十岁内外时也。 93.问:何谓缘爱生取? 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